玩游戏
就要有追求
欢迎来到奶牛关
玩游戏不只是玩,我们有追求。追求精神快感,也追求意义,追求艺术,
也追求难度与极限,追求更好的游戏,也追求懂的更多,玩的更好。
我觉得正是这种“信任”机制还大量出现,并且有效表达在游戏中,游戏才很难被放到所谓的艺术领域。我不是说艺术领域是某种值得追求进入的世外桃源,而是说,“信任”机制在这里不涉及游戏的艺术性(从底层的表达思想,再现真理,到更加极端的现代性和问题意识),而是对其有所妨碍:因为它默认了某种“好”的体验范式,这种范式一方面让玩家不会感受到侵犯,保证其安全,另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开发者)做出承诺。例如在类型(genre)和机制方面以相似性为基础建构整体调性;在叙事方面,它承诺情感功能和教育功能,蓄意将玩家的视角固定在他操纵的角色或者所处阵营之上。但是这些所有的承诺,都阻止了游戏作为一种体验引擎,在“体验”所联系的所有层面进行创新,它作为商品必须处于资本主义消费结构之中,作为文化产品又担任起意识形态宣传功能,这和曾经的电影如何不是一样的呢?但电影懂得和自我搏斗,和电影语言和它的生产机制本身搏斗。游戏语言也需要搏一搏了,游戏里的meta梗玩得还远远不够嘛,层次太低了,因为meta竟然能成为一种梗!
“沉浸式引导” ……可能就是游戏中各种对玩家潜意识的暗示不知不觉对玩家做了引导行为。
浅谈《空洞骑士》中的沉浸式引导
可能明日方舟是慢餐,哈哈哈
玩游戏跟做游戏没什么关系
你是如何在游戏和工作(学习)间实现平衡的?
LTLBRTRBLTLTRBTBRLTBTLRBTLRB……
等等LS、RS是什么?
A 确定
O 确定
X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