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对题啊同学,你的内文总结起来应该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游戏(小说、电影、动漫、etc)更容易让你产生代入感?】
哈,这个问题超厉害的。前几年在知乎上被邀过回答类似问题,但是看答案看笑场了,有点不太想跟不懂装懂的小朋友同台竞技。今天心情难得,所以在这里回答一下。
因为说明内容很多是我的个人研究,目前还没完成体系化梳理和著作,所以略过了大量细致的说明(会以斜体标注),改用简要易懂的方式来帮助你理解,有兴趣可以探讨。
要弄明白为什么有的游戏更容易让你代入,需要分三个部分来告诉你。
1、代入感是什么鬼
2、人类理解世界的过程
3、观测美丽的距离
第一,代入感是什么鬼
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在讨论的 代入感 是同一个概念,但却不具备同一个标准。
——代入感是一个十人十色的玩意,与每个人的【笑点】、【泪点】一样。
略过抖机灵的说明和论证。
那为什么有些作品大家都觉得代入感强呢,那当然是因为这个作品有更强的“普世价值”啊傻孩子(手动滑稽)。
换句话说,这玩意其实跟玩家个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相关。
第二,人类理解世界的过程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三观的定义和形成了。
略过关于三观的车轱辘话和说了大概也只是不明觉厉为主的说明。
总之,相同 物理法则、生态环境、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并且处于同一时代(以中国近年社会发展的情况,这个时代可能得精确到3-5年。而我们平时称呼着70后、80后、90后,就是精确到十年) 情况下的人群,必然具备有近似的【世界观】。
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与教育和经历有极大相关了,我强烈怀疑这个破站里的很多人可能活到30了也没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一般倒是早早就建立个雏形了,然人生观还有问题的时候,价值观必然也有问题……略过关于社会人文的吐槽,回到话题。
我们很难还原具体某个人类个体对于【现实世界】认知的过程,但是从更笼统和粗暴的角度来看对于新世界【虚构世界】的认知,大致是这个节奏:
1、了解物理法则、生态环境(大概层面上的),因为事关生存
2、了解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因为他妈的大部分人类是群居生物
3、了解自己所要融入的群体的三观……因为我们现在在一个中文社区探讨这个问题,而中国文化里,更认同【低调】做人。
继续略过诸多含类比引用引申的详细说明及论证
于是一个游戏要如何容易让你产生代入感?
选一个让玩家很容易认知、理解的世界啊(正常情况下,莫过于现实世界了)
营造一个与玩家所期望生活近似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啊
创造一个与玩家有近似经历、情绪的角色啊(近似经历非常好用,玩家会用自己的经历去脑补的。近似情绪——比如孤独、不被理解的委屈、莫欺少年穷的“骨气”,哈哈哈百试百灵)
再再次略过关于群体和个体的讨论,以及基于应用的发散。
讲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要问了——老子就觉得《天线宝宝》也很有代入感啊。
同学你是不是错过今天份的电疗了。让虚拟世界具备更强烈的代入感,这是一个非常高难度和大工作量的事情。当然有些人更容易代入这类虚幻作品——因为他的世界观严重偏离现实了……让我们继续略过关于社会问题和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讨论
又有些同学可能要说——你他妈胡扯,现实题材的好游戏屈指可数你知道吗?
拜托,我们现在在谈“代入感”,并没有谈“好玩”,更没有谈“叫座”。
不过说到这里了,就在下面顺便谈一谈。
第三,观测美丽的距离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距离产生美”。
对于代入感来说也是这样,当一个角色如果被塑造得过于接近用户时,反而可能产生厌恶感。
因为大家都已经在虚幻世界寻求安慰了,干嘛还他妈要把人拉回到苦逼苦逼的现实生活呢。
所以在营造代入感这个事情上,更重要的是以为【玩家期望的世界】【玩家期望的生活】【玩家期望的自己】为对标……
于是为了平衡群体和个体的问题,以大块的相对混沌的社会人文为基石,在所期望的玩家群体画像中,刻意的模糊掉部分信息,恰当的营造出一些疏离感
——为了艺术加塞私货
用上面那些有点玄的话略过关于 塑造节奏、层次和学习体验之类的巨大篇幅。
哈,逼逼了这半天的结论是什么呢?
就是你之所以能沉浸到“代入”某个游戏/电影/动画里,是因为你独特的经历和隐藏在日常表面之下的自我。
如果想要拥有更多的“代入”体验,你需要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强的同情同理心(见上面另一个同学的答案)和 更好的运气——上天让你遇见一款适合自己的游戏。
最后,我们在这里讨论艺术怎么被设计
你们不觉得这是对艺术的亵渎吗?
是的,这是对艺术的亵渎,但却是对科学的致敬。
哪怕画画,我们也要讲基本法嘛。不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领域永远是一片混沌。
希望未来能玩到越来越多的,出自中国制作者手中的好游戏。
熊猫小安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