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拙见,欢迎指教。
雅达利冲击之核心,即是那些成堆的烂游戏。
而在雅达利面临崩溃之前,游戏行业的泡沫膨胀地十分巨大,以至于谁都想来捞点油水,最讽刺可笑的是某燕麦公司也来做游戏,而质量十分感人。正是“谁都可以做游戏”、“谁都可以靠游戏捞一笔”,对游戏质量的把控不过关,最终才将雅达利和他的游戏帝国推向深渊。
而现在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某些角度来说,可能就是第二次雅达利冲击的前兆。
我们现在每天打开电脑打开手机,可以看到无数的游戏。从连连看消消乐一类轻松休闲的杀时间游戏,到COD、BF这样的传统FPS大作,以及成千上万简单有趣甚至发人深省的独立游戏。
但是,我们怎么证明这些一定不是崩溃前的泡沫呢?
从两个极端来说,一是底层的“捞一笔就走”的垃圾游戏,和似乎是站在顶端的大作。
各种电子商店存在着难以计数的垃圾游戏、山寨游戏。
长期来看,这对于一些不是老司机的玩家来说是百害无一益,对于那些想随手插一脚(怎么感觉怪怪的。。)的公司来说,虽然现阶段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是个赚钱的好方法,但长远来看确实有可能导致那场危机的重现。
由于休闲玩家没有核心玩家老司机那样的辨别和鉴赏能力,他们可能并不能看出一个游戏是否是山寨、垃圾,甚至被坑了也不见得知道。长期以来他们可能会发现这些游戏怎么翻来覆去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垃圾见得多了,最后也发现垃圾中的垃圾了,继而可能会产生:所谓如日中天的游戏也不过是这样的感觉,从而从游戏转到其他娱乐。
而对于那些想乘机捞一笔的公司、团体、个人,他们很多就是看到游戏产业“谁都可以做游戏”、“谁都能捞一笔”这两袋奶,参与进来,而实际上作品非常烂,很多甚至只是一些游戏换了个皮而已,甚至在网络上还专门有教人换皮做游戏的东西。
几年前中国网页游戏数量猛增,但是广告打得非常恶心,各种“亩产八万八,肥猪赛大象”,首先这本身就是一种假象,更不要说游戏本身就很垃圾。
而近年又有些打着情怀牌的垃圾游戏,以及拿着好IP做垃圾游戏的。比如近年流行的所谓“二次元”、“萌系”,连着两个词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想靠这些搞钱的公司不在少数,做出来的游戏呢?哈哈!很多公司也不管整个企划长不长久,心想能骗几个骗几个吧,反正捞完一笔再说。至少我国所谓游戏产业的繁荣,这个巨大的泡沫有很多都是这些东西填充起来的。
当然也不要觉得外国的月亮就圆,垃圾游戏,外国也有份,只不过我们更多地接受的是中国的罢了。
举个例子,日本现在有很多非常受欢迎的网页游戏、手机游戏。都围绕着卡牌游戏的玩法,不同的游戏无非就是换个人设、换个说法、变着花样让你肝活动、试血统。但是核心玩法真的是差不多。你说这些游戏垃圾吗?可能垃圾吧,也可以说不那么垃圾吧,我甚至说我也在玩一些类似的。但当有一天这类游戏的玩家发现,这些游戏似乎真的是那么的没意思,厂商也想不出更好的坑钱方式,那必然是一场冲击。
而本身所谓的传统大作也面临着长期以来在玩法上难以有显著突破,而模仿作品越来越多造成同质化。
世界上第一款FPS出现的时候令人震惊,世界上第一款RPG出现的时候也令人震惊。
现在已经是各种第一款出现之后的几十年。很多游戏都遵循着前辈流传下来的游戏方式,在细节上雕琢。画面越做越好,剧情也是千奇百怪。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好像玩的游戏都差不太多啊。所谓续作,也就是画面更好、剧情更*。不同的游戏,说不定也只是时代不一样、人不一样、剧情不一样。
但是我为什么还要买续作呢?我为什么还要买差不多的游戏啊?
没办法啊,我还有什么玩的啊?
面对这种疑问,好像答案也就。。
所以说近年独立游戏的大受欢迎,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传统“大作”的“差不多”让人产生了疲劳。独立游戏风格各异,无论是美术风格还是玩法,以及剧情,都是百花齐放,这和大作年年差不多不一样。现在我们看到“大作”的续集还在高声呼喊买买买,而到了有一天我们喊不出来的时候,那就可能是危机即将来临了。
一边是数不尽的垃圾垫底,一边是难以突破的传统大作在上面顶着。现在的游戏产业,说不定就是这样一个大水球,随时都有可能砰地一下炸裂开来,漏出里面的水分。
正如当年的雅达利冲击,不,一旦爆发比雅达利冲击更可怕,因为,雅达利冲击的主要原因是垃圾游戏,而现在,我们面临危机的不仅仅是垃圾游戏,我们一致认为的大作,也可能面临危机。
为什么说现在的游戏产业在经历第二次“雅达利危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