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8-03-30 19:08:56
Nintendo Switch:继往开来的变革之作 (8)
本文为长篇连载,不定期更新,不定期抽奖。请关注作者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以免错过哦~
上一话:更加细腻的 HD 振动
第 8 话:超级神秘的红外线摄像头
下一话:收藏实用两相宜的 amiibo
咱们上回讲到了 HD 振动,但是除了 HD 振动,Joy-Con(右手)上还有一个以前手柄上没出现过的东西:红外线摄像头。从预告片时起,包括笔者在内,很多玩家以及游戏媒体都发出了一个疑问:这东西有什么用?
Joy-Con(右手)上面的红外线摄像头有什么用?
首发宣传视频里,关于这个红外线摄像头,任天堂并没有做太多介绍。基本上就是做了这么几个手势,然后告诉大家红外线摄像头不是可见光摄像头,拍不出物体的样子,但是能拍出物体的轮廓。
在首发游戏中,除了《1-2-Switch》的两个小游戏,就没有其它用到这个红外线摄像头的功能了。这就让笔者觉得很奇怪,因为任天堂做游戏机的思路并不是像 SONY 和微软那样「先把功能做出来,自己做个小 demo,然后让第三方去慢慢摸索」,而是肯定「先有一个他们要做的大创意,然后才把这个功能做在了游戏机上」。
因为要支持 3D 动作游戏的 3D 移动,N64 手柄添加了模拟摇杆
例如,当年任天堂想把动作闯关游戏从 2D 扩展到 3D,于是做了《神游马力欧》(原名:Super Mario 64),那么在 N64 的手柄上,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模拟摇杆。尽管这样的三叉戟结构对玩家并不友好,后来的神游机(iQue Player)又改成了更接近现代手柄的设计,但在当时来看,N64 手柄对 3D 游戏的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的。这也促成了后来 PS 上 Dual Analog Controller 和大红大紫名扬四方的 DualShock 系列的诞生。
至于后来的 Wii,就更是游戏创意先行,控制器配合游戏创意的典范。以至于后来的《新超级马力欧**》(原名:New Super Mario Bros. Wii)这样的传统动作游戏,都要因为 Wii 手柄上只有 1/2 两个动作键而不得不靠摇晃手柄来满足更多功能键的需求。所以说,这次的红外线摄像头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几个小游戏就没了呢?一定还有下文!
Nintendo Labo 活用了红外线摄像头
果然,2018 年 1 月 18 日早上,Nintendo Labo 横空出世,任天堂告诉全世界,Joy-Con 上的红外线摄像头是这么用的:
玩家将 Joy-Con(右手)插入纸箱,检测纸箱里的动静
例如,玩家将 Joy-Con(右手)插入这个折叠好的钢琴纸箱,红外线摄像头对准纸箱内部琴键的位置。如此设置好后,玩家按下琴键的动作便可以被红外线摄像头检测到,从而使 Nintendo Switch 发出琴键对应的声音。
除钢琴之外,Nintendo Labo 系列玩具还有很多其它玩法,例如这个机器小车:
红外线摄像头拍摄机器人前方的画面
这个小车需要玩家把一套 Joy-Con 放在机器人左右两侧,左侧放 Joy-Con(右手),右侧放 Joy-Con(左手),这样小车就有了一只左眼,能够看到前方的画面。从目前宣传画面来看,玩家可以在 Switch 本体上看到这个红外线摄像头拍出的画面:
小车可以设置成自动寻找并走向标记
目前已知的玩法有,玩家可以手动操控小车,也可以将专用的标记放置在地面上,并把小车设置成自动寻找并走向标记。因为这个摄像头是红外线摄像头,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只有轮廓,没有颜色,但是好处是夜间或是很暗的地方也可以使用,例如玩家可以操控小车走到床底下进行一番像哆啦A梦一样的大冒险。
此外,小车向前移动,靠的是 HD 振动。纸壳设计的特殊形状,配合纸壳的硬度,加上细腻的 HD 振动,小车的两边可以分别实现前进和后退,也就实现了原地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这也是任天堂一贯的设计思路:我们不要独立的创新点,各个创新点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这就像旷野之息里的物理系统:分开看有意思,结合起来的谜题更是巧夺天工。
关于 Nintendo Labo 的更多细节,笔者不打算说得更多,也没法说得更多。因为作为一个未发售的产品,笔者认为在上市之后,等大家充分发掘出它的魅力,再写文章详述比较好。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件事:任天堂做游戏机的思路是游戏创意先行,控制器配合游戏创意。做在游戏机里却没给我们惊喜的东西?不存在的。
上一话:更加细腻的 HD 振动
下一话:收藏实用两相宜的 amiibo
绯色de弦月 1年前
边须木 1年前
绯色de弦月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