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的游戏汉化工作,都是由业余(这里并不指专业水平,而是工作状态)译者或者翻译组在进行,这些译者与国内盗版产业的密切联系,导致了国外游戏厂商普遍的抗拒态度,当然也由少数特例,比如某大型游戏论坛的幕后黑手E企鹅的故事,就不在这里细说了,有砸场子的嫌疑
至于游戏公司的翻译意愿,这个事情比较复杂,下面是一些会考虑的因素
1.游戏本身的语言包扩容性:游戏的翻译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翻译的问题,还涉及游戏内如何显示文字的机制,一些例如UI上的美术文字,由游戏代码输出的文本类信息,这些都不是可以通过简单问题替换解决的,一些本身就由全球化计划的产品的中文化相对会容易一些,汉化效果往往也会比较全面,但是一些小厂的游戏由于经验和技术的限制(做到很全面的多语言支持在开发过程中是一件很麻烦而且高度依赖设计经验的事情)往往不太会太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2.实现成本:这个成本并不是指翻译所产生的费用,而是指嵌入翻译所消耗的研发成本,上面说到的语言包的扩容性直接影响到产品制作团队需要为语言包投入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于修复既有问题或者进行后续内容的制作,即使有非常完善语言包扩容性的产品,也涉及后期测试,整合发布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占用研发成本,而这个成本对于单位产出价值极高的游戏行业来说是需要非常谨慎考虑的成本问题
3.回报预期:简单的来说,就是你汉化了有多少人玩,能不能挣钱,这点跟上面付出的成本是相关的,亏钱的事情大家都不太会干的,如果是在汉语区域本身知名度就不高的产品,不考虑进行汉化也是情理之中的(玩家们还是别站在道德至高点逼迫制作团队赔钱赚吆喝了),一些在汉语区域本身用户群就比较大的产品(比如最近出的野蛮6)在发布的同时就对汉语进行了支持
汉化流程,引入流程等等坐等大神补充,成本问题建议不在这种人多嘴杂的地方直接铺数字了,价格这东西,牵涉的东西太多,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说得清的
游戏汉化行业目前的状况如何?
0 条评论 收藏
举报
向奶牛关官方反馈,以净化良好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