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9-04-16 09:46:31
(原创)中国游戏私家史20——从打字开始
第九章 “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主机端的故事讲了这么久,终于决定要展开另一条重要线索了,虽然PC在我的人生当中地位远比不上游戏主机那般的刻骨铭心,但它却也是一个无可取代的存在。得益于PC在国内的一些基础优势,不论是用户基础也好、网络发展条件也好,PC相较于主机有着更丰富的“互联”的可能性,所以在我的记忆中,PC更多的与友情、同学、朋友甚至爱情联系到了一起,主机则更像是我的一个内心秘密,虽然是心头肉,但也常常感到一些寂寞。
每次只要谈到早期的硬件故事,避免不了的总是要谈“钱”,这次也是照例,但是“经济问题”在PC上就比主机端要严重许多了,甚至可以说早期接触PC的用户大多第一次摸到的都不是自己的设备,可能是网吧、电脑房,也可能是某个土豪家中等等,我的经历则比较曲折一些。
我第一次摸到电脑的时间大致上是1995年,地点是在母亲的单位办公室,第一次接触的主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486电脑,品牌我不知道,我第一次摸到电脑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是出于被迫的。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重视教育的家长,当年不少家长都是被自己的小孩子们忽悠了“学电脑”而去购买的学习机的,而我的母亲大人则很快的拆穿了这种诡计,我以前说过家里在我出生前就有舅舅和哥哥都买过FC游戏机,并且我的母亲在当时已经在单位里面用上唯一一台电脑了,所以我的母亲可能是当时我们那个地方的人里极少数的又会用电脑、又见过FC游戏的人,当我的“学习机”买回家插上电,她老人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当年小霸王学习机赠送了一盒“学习卡”,就是模拟了一些电脑程序的运用,母亲看过之后直接了当的就说:“这个和真的电脑不一样”。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学电脑这个借口也就没用了,母亲很清楚的知道我打开那玩意儿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打游戏用,于是也开始了对我的限制。特别是在寒暑假当中,由于母亲每天早上下午需要上班,我在家自然是一直在玩游戏,为了能争取每一分钟玩游戏,我每天早上几乎是和母亲同一时间起床,然后等待母亲走后就开始玩游戏,为了看上去不是那么“急不可耐”(以防招致母亲反感而收拾我),我通常会先插上所谓的学习卡,假意的联系一下打字和其他“电脑学习”程序。
这一招本来一直都比较顺利,但是就在某一个清早,我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多余而且无聊的举动,我把当时学校发的信息技术教材拿出来妆模作样的翻看,然后假装“联系实际”的在学习机上“敲打”,只是觉得这么做“看上去更像是在进行学校课程的学习”。结果这一举动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她就是在单位刚学会用电脑不久的唯一一个人,自然会对现在的计算机教材非常有兴趣),她饶有兴致的翻看了我的计算机教材,然后看了一眼我驴唇不对马嘴的电视显示屏,不知道是因为想换个方法拆穿我的谎言还是真的信了我的鬼话,她说:“你这都不对,现在的电脑叫做DOS(当时人不懂),要打字进去才能用,你跟我来单位吧。”于是,弄巧成拙的我只能跟着母亲去了单位,因为她准备对我进行单独培训……
于是,我跟着母亲去了他的单位,也第一次摸到了他电脑桌上的那台机器。 P.S:那台机器因为不记得型号,没法找到图片了,我找了一台类似的,大家作为参考就行,图片与我当时看到的有所区别,首先是图片中的电脑太旧变色了,我当时看到的电脑整台都是乳白色的,其次就是当时大家习惯把机箱横放在显示器下方,而不是图中这种竖放在侧面。
当时电脑的价格基本上就是天文数字,今天各位吹爆的什么四路泰坦在那个年代是小case,哪怕是八路泰坦加I9的价格,如果用用同收入比例折价,在当时估计连这台电脑的显示器都买不下。以母亲单位这台电脑为例,母亲提起当时这台电脑的采购价是人民币2万多一点,对比当时大部分人月收入也就一二百的水平,相当于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100个月以上的工资,这个工资消费比,相当于今天收入四千块的人,买了一台40到60万的PC。
其实,单位之所以会购买这台电脑,也包括学校为什么开这门课以及母亲为什么会对这方面网开一面,都是因为2代同志的一句话:“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带动了教育界开始动起来,另一方面,“抓信息化”这个事情也就在国家层面展开了,很多的ZF、单位以及国企当时都响应,搞信息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电脑,于是很多单位都买了电脑。但是当时的PC还没有图形化操作系统,特别是我们这种西南五线小地方,一个单位四五百号人没人会用电脑很正常。而母亲就是在这个时候自告奋勇来学习使用的,之所以母亲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是单位里学历数一数二的(大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母亲一辈子都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包括到现在),于是她就成了全单位唯一一个会使用这台电脑的人。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母亲所谓的用就是用DOS进入几个程序,做一些很简单的表格编制和报表统计(相当于今天用Excel)、文档制作(相当于Word,我有点记不清是Word还是WPS了,我记得界面是WPS的,但是并不能确定,搜了几张图片对比,还是不能确定回忆起来。)等“小”功能,但是光是能用起来,并且在生产力上发挥了效用,这在当时就相当不简单了,要知道,母亲他们的几家一起购入电脑的**单位买回去的那几台“大仙”,可是到了最后被淘汰了都没有被用上,仅仅是这一点,我就直到今天都非常佩服我的母亲。
说回那天,我跟着母亲到了单位,第一次触摸到了真正的电脑,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手感上和学习机那种廉价塑料是比不了的,加上电脑启动后机箱的轰鸣声,逐渐浮现在显示器上的图标,看起来精度比学习机上高了几十倍,这种高端、厚重、扎实的感觉,提醒着我:这是一台电脑,真正的电脑。
接着,屏幕在闪了一通看不懂的外文之后,出现了一个闪烁的光标,目前在身后说道:“可以用了”。面对着一脸茫然的我,母亲才说,这里要输入你需要进入的功能的命令……很快母亲可能意识到了自己面对的是个小学生,于是说,你练习打字吧,于是在键盘上敲打了一串字母之后,敲了“确定键”(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回车称作“确定键”),于是电脑机箱又开始轰鸣,接着弹出的是一个类似今天Word的A4纸图形——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能确定是不是Word,只是记得他的大概样式。
母亲打开了这个文档软件,告诉我说这是他们平时编制文件的功能(当时不知道软件,就叫做“功能”),母亲让我用电脑练打字,当时有一种气氛,认为“学打字=学电脑”,于是我茫然的看着五笔键盘(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这种键盘),不知所措…… 原来打字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是需要背下一个叫做“五笔字根”的,学校里根本没教这些内容(小学高年级才会教五笔,说是教,其实就是背五笔字根,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主要就是一些电脑常识,类似讲故事那种……),这天书一样的概念,我一个小学生,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
于是母亲意识到学电脑对于我这种小学生还是太难了不现实,我则基本上从进门后就全程保持一脸懵,就在我已经基本放弃学电脑的时候,母亲忽然想起来,电脑里面有个学**笔用的软件,于是就输入命令进了那个软件,今天我特意去搜了一下,叫做“五笔高手”,当年我就用过一次,一句话总结就是:云里雾里。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明白五笔是怎么用的。 总的来说,首次与PC的邂逅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与大部分朋友第一次见到电脑之后的“憧憬”、“仰视”不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PC给我留下了极其不舒服的记忆,首先就是麻烦,除了之前提到的那种“打字都做不到”的麻烦以外,怎么开机、怎么启动程序(dos系统)甚至怎么关机,都让我觉得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到最后我也不记得关机的方法,只是记得是输入一串指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而我好多时候在实在回忆不起母亲教授的“关机指令”之后,都是趁其不备,直接拔了电源关机了事。
学习这些事情是极其痛苦的,我的学习在后来基本上就是打字,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背诵五笔口诀,然后反复的在“五笔高手”当中去成段成段的练习,每次“课程”就是练习打其中一个文字段落,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经常被某些不会拆解的字卡住,为了不受到指责,干脆就各种胡乱组合试验,反正这么折腾了很久(基本上每周一次)之后,我依然对于五笔打字近乎于一窍不通。
而彻底改变了我对PC的印象的机缘,恰恰来源于游戏。我接触到的人生第一款PC游戏就是土豆厂经典的横版动作游戏《波斯王子》,实际上我当时也并不知道这个游戏叫做《波斯王子》,我只是记住了当时的游戏画面,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波斯王子》的历代进化史视频,才知道原来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款游戏就是《波斯王子》。 应该是发售于1993年的《波斯王子2:影与火》,当时我玩到的是DOS版,首次玩到是在学校的机房里,当时我除了在母亲这边学习打字外,后来升入高一点的年级之后,学校也开始让我们练习打字,具体时间就没有概念了,只是记得学校学习打字比家里要晚一两年,按照时间大致推测应该是96到97年前后,就在这段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的小事情,这些事情逐步的扭转了我在接触电脑初期对于PC非常不好的印象。
第九章 完结
MyDarkestDay 1年前
西南?楼主是在佛山的吗?
猫猫喵喵 [作者] 1年前
MyDarkestDay 1年前
猫猫喵喵 [作者] 1年前
发布
琴之吹雪 1年前
猫猫喵喵 [作者]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