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8-09-02 23:06:42
创世英雄的叙事功能:重塑历史
随着敌托邦叙事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创世英雄图腾的故事发生了改变,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些创世英雄“堕落”的过程,历史直接成为一种业已完成的叙事出现在读者眼前,敌托邦化变成了一个前置的过程。重塑历史成为创世英雄在完成其神话构设过程中的功能性叙事。重塑历史能通过对传统的再发明的方式构建一个临时性神话,观察者网负责人,经济学家任冲昊(网名:马前卒)在演讲《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里就指出:“任何社会结构,尤其是发明出来的临时社会结构都会逐渐形成利益集团。他们是最乐于看到现有结构永久保持下去的。……很容易就会被利益集团以保卫传统的名义拿走舆论主导权”。[1]
重塑历史能够让民众“没有比较的标准。为了要使他相信他比他的祖先生活得好,物质生活平均水平不断地提高,必须使他同过去隔绝开来,就像必须使他同外国隔绝开来一样”。[2]这里还有另一个预防性的原因,前文我们提过,敌托邦的图腾形象因为继承了乌托邦图腾的缘故,各自之间的相似度极高,这种相似度不仅是空间上的相似(譬如《一九八四》中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区别相距甚微,《分歧者》里的五个教派本质上并无区别),还具备一种时间上的相似,由于历史的连续性被消逝,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各自之间的事件本质是机械重复,这种机械重复如果累积写入历史,依然会出现对乌托邦幻象的怀疑者。乌托邦亦没有过去,他业已开始就是完成的美好世界,对现实存在着的生活是固拙的处理,日复一日重演美好场景,对未来也消除了向往的必要,成为一个架空的装置。
重塑历史的方式
斩断历史
重塑历史中最方便的方式,是斩断历史。它通过不让民众接触到真实的历史故事而完成,譬如在《美丽新世界》中,世界国消除了所有过去的记忆,人们烧毁了书籍,炸毁了所有雕像、关闭了所有博物馆和纪念堂,只留下几次世界大战和丑陋的过往生活方式(这点在救世英雄中会详述),在《一九八四》里,所有记录历史的载体都由党完全掌控,甚至连老大哥是如何上台,我们无从知晓,温斯顿在回忆道:
“他第一次听到老大哥的名字时……大概是在六十年代,但是无法确定。当然,在党史里,老大哥是从建党开始时起就一直是革命的领导人和捍卫者的。他的业绩在时间上已逐步往回推溯,一直推到四十年代和三十年代那个传奇般的年代,那时资本家们仍旧戴着他们奇形怪状的高礼帽、坐在锃亮的大汽车里或者两边镶着玻璃窗的马车里驶过伦敦的街道。”[3]
简化历史
当完全的斩断历史无从完成,因为敌托邦叙事中的当事人有权限和必要掌握部分历史时,则可以通过简化历史进行。简化历史可以让历史细节语焉不详,将具体的有缘由的过去简化为事件、口号或会议,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将正在进行的英雄神话以最方便的姿态与过往历史做衔接,也方便其英雄神话以最简单的形式在大众中传递,将历史改造成为天命论,能够完善创世英雄图腾的内部逻辑自洽性。在文学中有一个词叫做“经典化”(canonization),就是通过简化历史的方式,经由各种意识形态、审核、资本渗透、话语权争夺的方式,最后成为选定教材中的内容传达给读者。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里就提出了“未来完成式”的苏联研究马克思的指导思想,并加以批判,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展开-自我论证“的方式。
重构历史
当历史细节不能被简化时,或当历史细节在构建英雄神话时不得不作为某种传播形态流传在大众之中时,可以通过重构历史改变大众对此的印象,具体方式是通过控制媒介的方式,将历史细节进行反复涂抹来维持其英雄神话的绝对正确性。不仅如此,重构历史还能将新创造的文化形态冠之以“传统”的名号,以年代的久远赋予其合法性,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获得连续性的解释权,《传统的发明》一书里就提及“诸多看似古老或自称古老的‘传统’,往往起源甚晚,甚至干脆就是后来者的发明。”[4]《一九八四》里温斯顿所在的真理部,就是从事不断简化历史(通过新语和双重思想的方式)与重构历史(通过不断改写老大哥的发言、报纸上报道的事件)的方式保证其老大哥英雄神话叙事的完美。
传递历史
除斩断、简化与重构外,还有以传递历史的方式来完成对历史的掌握。通过把历史解释为建立在人类群体发展文明基础上的宏大叙事[5],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投射与潮流。但如果历史的真实阅读被代理人掌握并传承,历史真实便会成为原本无法成为的“稀缺品”。这种将历史讲述阶层化的手段,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祭师群体,他们掌握着对历史的解释权,并且只会将有限的历史按照阶层的不同进行传递。这是一种对以口语传播为媒介的时代的招魂,“在前现代的社会里,识字的能力只由某一个特权阶级所拥有,这导致所有重要的社会交流都是通过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方式进行的,口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6]。在《进击的巨人》中,历史的真相一直没有被民众掌握,而是被符号化到某个王国或某种神秘化的力量上。《记忆传授人》一作中,主角少年乔纳斯也是身处这样的代理与传承关系之中。
重复历史
传递历史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历史的传递者与民众存在大面积的信息不对称,在进入到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后,这种不对称荡然无存。但创世英雄图腾依然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对历史的重塑,即重复历史。它是对当下时日的重复,可以让大众形成一种“每天都过得一样”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会干扰到对过去和未来的认知,因为每天都过得一样会不断成为过去,作为历史的一部分,稀释掉过去。而当大众开始怀疑当下而去查阅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口号已经代替历史”,而那点“质疑精神”也会在**乐中被逐渐消耗殆尽。《美丽新世界》与《我们》作品中,都通过不断重复当下,然后将当下充斥为对过去的历史的方式进行消除,虽然前者是一种娱乐至死的消除,后者是一种理性至上的消除。而在《华氏451度》中,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历史消除的叙事。
重塑历史的画面
先验场景
如果读者认真阅读,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敌托邦文本(尤其是最近20年的作品)在文章甫一开始,就会直接给我们一个充满谎言、欺骗与背叛的局面,但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很多时候翻完全本作品都无从所知。《巴黎评论》的文学评论家Adam O’Fallon Price就提到:
绝大多数敌托邦小说都有一个古怪的特色:故事开头便直奔主题。这是这种文学体裁风格鲜明的叙事模式,包括《1984》《美丽新世界》《别让我走》在内的绝大部分敌托邦小说,都采用了这种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7]
评价家Adam在文章中举出了玛格丽特的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该故事已被改编为电视剧)为例,“虽然新执政的宗教极端政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但作为观众和读者的我们却并不知晓太多他们上台的背景”[8]。这个对比也见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读者对英社党在战前的生活没有任何印象,Adam接着列出了诸多敌托邦小说作为佐证:
另一本反乌托邦政治小说《不会发生在这里》在这方面也大同小异,这本1935年的小说也在2016年大选期间登上了畅销书榜,因为书中的主要角色巴兹·温德利普是一个特朗普式的恶棍。温德利普与特朗普一样,在总统竞选中胜出,但我们对他获胜的历史背景和胜选后紧接着的恐怖统治同样一无所知。与它们类似的还有《妙想天开》《羚羊与秧鸡》《饥饿游戏》和《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等作品,作品开头便已是灾难过后的残局。不远的过去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9]
这种叙事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今。被称为科技敌托邦题材大集合的《黑镜》系列在第三季第一集《急转直下》里,人们通过在手机上互相给对方评分来获得彼此的信用,每个人都不得不服从于这项规则,在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适应规则之后的强制社会,但我们无从看到这强制社会是如何诞生的。可以说,敌托邦的作家们没有能力去塑造一部完美的能串联起来龙去脉的敌托邦作品[10],但实际上这是敌托邦文本中的一个非常常见的做法,读者的视角就是温斯顿的视角“我懂得方法,我不懂得原因”,在敌托邦文本中作者会不厌其烦的告诉读者,记忆和历史是必须尽快“擦干抹净”的,否则人们可能就会意识到当下的失常状态和内容,并在未来对它提出异议和修改(这就是方法),但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消除是以怎样的因果推进实现的,这是一种“不知之知”,对于创世英雄来说尤其如是,他们必须构塑出一个创世神话,以此来快速剪断当下社会与过往的记忆脐带。
自我喂养
重塑历史在敌托邦文本中还有一个非常极端的呈现图景,是以反躬性的自我喂养的方式呈现的生存境遇,笔者称之为莫比乌斯带[11]境遇,这种境遇从世界观构建上完美地解决了伴随着种族不断繁衍而生发的历史延续问题。由于历史被重塑,生活在其中的群体处于无历史传承的状态,他们不得不依附在自己身上进行一种自我循环与驯化式的生活,这是一种产业化的自我食用。不仅如此,这种生活方式还带给其中可能觉醒的反抗者强烈的道德伦理丧失性:一方面严重拉低了整个群体的道德底线,人在自我驯化的过程中被不断物化;另一方面让身居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上自食的原罪,是他们无法从道德上脱离这种生活状态。
这种情况早在1973年的电影《绿色食品》中就有所指涉,在电影中的2022年,地球已经被过度工业化和过度人口污染到一定程度,普通人只能吃得起的每个星期二政府免费发的食品生产公司生产的饼干,Soylent Green,但这种饼干其实是由死去的人的尸体做成的,所有普通人成为一个封闭环形食物链。在《云图》里,克隆人星美们在宋爸爸餐馆工作,每日必须且只能食用的食物就是速扑,直到星美451被张海柱带到极乐园后面的工场才发现,速扑是由被人工化后的克隆人星美们重制后回收的蛋白质。中国的敌托邦动画《大护法》中,花生人的食物是由隐婆每日送来的蚁猴子,但蚁猴子实际上是尚未成功破蛹前的花生人,隐婆说出了这种莫比乌斯带式的生存方式的本质:“成功破蛹后的我们,不但是身体,还有想法,全都被重建了”。在面对自食真相时,不同的作品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绿色食品》里的纽约警察高喊真相,所有的围观群众都认为这是一个“疯狂而不切实际的癔语”,《云图》里,只有星美知道了真相,她成为反抗军的精神领袖,她选择把这个真相隐瞒下去;而《大护法》里的隐婆并未把这个真相告诉行法者,她选择独自承担。但不管是哪种应对,群众都没有任何承受能力接受这个真相。
注释
[1] 摘自任冲昊2018年1月13日观天下论坛演讲稿《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925423
[2] 一九八四 217页
[3] 一九八四 董乐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 [英]霍布斯鲍姆 传统的发明 顾航 庞冠群 译 译林出版社 2004年 1页
[5] “历史学中所谓宏大叙事大抵指研究者遵循某 种理论预设,以历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为标志划分时期或阶段,从该时期或阶段中寻出一些重大事件 或一连串性质相同相近的事件,根据这些事件的性 质特征断识它们反映了这段历史的某种发展趋势,从中抽绎出一条线索为纲,将若干乃至所有事件人为联系起来,在这条线索联系及其发展的趋势中解释这些事件的意义、评价人物作为,并概括出这段历史的某种发展规律,形成某种理论认知体系。以此方式讲述历史,即称为历史学的宏大叙事。” 转引自 刘俐娜:《疏离宏大叙事之后——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现状及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110页
[6] 菲利浦·阿利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沈坚/朱晓罕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7] 网址:https://www.theparisreview.org/blog/2018/06/28/how-to-live-in-a-dystopian-fiction/ 英文原文为:A curious feature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is that it begins in medias res. It’s a stylistic convention of the genre, and it applies to most dystopian lit that comes to mind, from Nineteen Eighty-Four to Brave New World to Never Let Me Go.
[8] 在改编的电视剧中也遵从了这个原则,直到故事演到第一季后半截,才出现了“基列国政权建立的背景(生态灾难、生育率直线下降、国会政变)”
[9] 《我们如何在反乌托邦小说中生活?》网址: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285574.html
[10] 菲利普·罗斯的《反美密谋》是一个少见的反例,他用了50页的篇幅写查尔斯·林德伯格就职前的故事,对后面的灾难性后果的叙述也没有“开门见山”,当然采用这种写法的作家只是少数。
[11] 莫比乌斯带,指的是一种纸带圈,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也就是说,它的曲面只有一个),这里用来解释一种自我循环、自我驯化的历史现象。见百度百科词条【莫比乌斯带】链接:http://****cn/UaOFLD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