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否可以有巧言令色的成分?等三个林奕含提出的问题。| 在问题末尾加个问号?

0 条评论


  • 3

    细拉

    难瓜MoeShan亚恒 赞同

        不认识林奕含其人,大概通过搜索稍微了解了一下。我觉得让我单纯谈艺术难比登天,所以将所有的艺术都类比成游戏了,毕竟也是在牛关。

        巧言令色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行为,即“巧言”,花言巧语。二是目的,即“令色”,为了讨好他人。三是事实,即“鲜矣仁”,少有仁心。四是视角,即“巧言令色”的对象。

        搬到游戏上也很好理解。事实是游戏有着“少有仁心”的不道德部分,行为是制作者用了故事、系统、设定来包装这种不道德的内容,目的既是为了讨好玩家、讨好市场,也是为了讨好艺术性。而视角,自然就是作为玩家,这个被制作者所巧言令色的对象了。

        1.艺术是否可以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是。如果认为“巧言令色”是借艺术来伪装或掩饰暴行的话,很多游戏确实如此。

        例如我可以认为吃鸡以它良好的游戏性和社交性,来掩盖其暴力的表现形式。但如果片面的看待暴力元素,死盯不放,就是将它纯粹抽离游戏而看待,如同仅为了和谐的审查一样只见暴力而不见全局,以绿血或军事演习减少其中的暴力元素,看似让游戏变得更加全年龄化,但却让游戏显得更不真实,也更加远离于艺术。

        毫无疑问,吃鸡想表达的是随机、真实,而又紧张刺激,在杀戮当中艰难求生的场景,想让人感受到的一切情感都以真实为前提,又为了让玩家体会到威胁和压迫感,那么暴力就是必须的,没有代入感自然也就不会有伏地或蹲人时的屏气凝神。这时候忽然将血液变成虫子或外星人一样的绿色,除了搞笑和出戏以外全无任何作用,和游戏原本想要塑造的氛围全然不同,也会破坏人的情感体验。而艺术又以人的审美感受为主,所以我认为这样做是反而与艺术渐行渐远的。

        但你不能否认,如果按照上述的定义,吃鸡确实是巧言令色了,因为它毕竟是个杀人的游戏。

        

        2.艺术是不是从来都是巧言令色呢?

        不一定。你很难说类似Prune(修剪艺术)这样的游戏有巧言令色些什么,它修剪的行为本身看上去就已经很艺术,而且它自身也非常单纯,基本都是生长、阳光以及自然界的规律,并没有企图用什么去掩盖些什么。如果非要把修枝看成杀戮的话,那就纯粹是穿凿附会之言,不如说每天吃饭也是在杀戮好了。

        但你又无法将这种“纯粹艺术”和巧言令色的艺术做比较来决出谁更优秀,你只能说它们都很不错,调动了你的情感。非要做比较,自然也有销量或口碑的量化值作为借鉴,但这只能证明大众的感受如何,并不一定代表了它的艺术性。

       

        3.我(林奕含)这种变态的、写作的、艺术的欲望是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最重要的属性在于真实,有想表达的欲望自然就会想要创作。

        在不少能自建角色的游戏中,很多人都会把同学、朋友、偶像、或是游戏动漫人物创建到这些游戏里,然后和他们并肩作战书写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创作。

        再提升一点,或许会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加以改编,换成奇幻世界的平台,故事和对白变得更加夸张化、戏剧化,然后做成一个RM游戏。

        如果再提升一点,可能就不单单是故事,而是自己在生活当中忽然产生的一个想法,一个脑洞,一个思路,一种思想,一类矛盾冲突,把这些再加以延伸,做成一个游戏。

        毫无疑问这些都必须来源于生活,闭门造车的恶果比比皆是。如果从人出生开始,把他一直关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小黑屋里,他也肯定写不出什么艺术。

        林奕含其人自然是因为生活才有了写作欲望,生活多变态地对待她,她就有多变态的写作欲望。

        至于人为什么会有写作欲望... ...打扰了,我从来不点人类学技能的(

    更新于 2018-03-08 10:14:20 1 条评论


  • 2

    MIllet我看还是先储存一下吧: )

    MoeShan亚恒 赞同

    用一个看起来很“巧言令色”的回答来描述我认为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艺术也好,缩小到游戏上也好,就像是尝起来是草莓味的牛奶一样,

    市面上简单区分的话,有两种尝起来是草莓味的牛奶,一种里面真的有草莓本身或者有草莓汁,一种真的只是草莓味的牛奶而已;如果参考是否有真实的草莓,那么看前者的话它是完全真实的,因为它里面真的有草莓,看后者,它是虚伪的,里面并没有草莓,但是它打着有草莓的旗号来卖自己的产品;但是市面上这两种草莓牛奶都在被出售,而人们并不知道哪一种卖得更好,有的人喜欢喝有草莓的牛奶,有的人只是喜欢那个味道,甚至讨厌草莓的口感,并不在意里面是否有真实的草莓。

    这样来说,当我们广泛地说到”草莓牛奶“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到底在说前者还是后者,这样广泛地看一种牛奶,把含"巧言令色"的艺术看作没有草莓却标着草莓牛奶的牛奶,当然无法否认草莓牛奶的群体里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但是这个群体却不是从来都巧言令色的,世界上的厂家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他们的牛奶都卖得很好,没有草莓的草莓味牛奶本身不是原罪,如果要追究其身上巧言令色的部分,只能追究厂家的责任,但如果用上“从来”两个字,就像是说所有草莓牛奶里都没有草莓一样,是以偏概全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各种各样的草莓牛奶都有人觉得好喝,卖得很好。

    但是草莓牛奶的真伪,有的人希望能辨别,但有的人连这个问题都不关心,并不能说这种人是不好的,只能说正是他们促成了巧言令色的成分,并任其发展。


    关于创作者的欲望,每每探到欲望我们都想要追究其源头,但是一个创作者的欲望可能是复合的,但也可以简单地来说,

    对游戏开发而言,有的人创作的欲望可能简单只是因为很喜欢玩游戏,引申到想要获得自己独一份的游戏,在这其中有的人在完成后选择了和大家分享他创造的这种独一份的体验,

    但和很多其他开发工作不同的是,我认为游戏开发的特别之处是,它往往是先有了兴趣爱好,再有了专业素养,大家谈游戏开发,往往都是因为爱游戏而去开发,而并不是因为先单单接触了知识才想到了要做游戏开发。这让我想起大学选专业,许多人是因为先看好了专业前景,再选择了专业,而不是先摸清了自己的兴趣走向,再选择了专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或者以偏概全,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份特殊的先后顺序,让游戏成为了独特的艺术。

    所以如果谈创作者的欲望,我觉得简单来说就是,独占的欲望(创造自己的独一份),然后是分享的欲望(把成品体验分享给大众),最后是交流的欲望(希望透过作品与别人产生沟通甚至共鸣),这是一个投石问路式的打水漂,由点及面,又由面反馈出更多的面和交叉点。

    就像是我榨出了一杯我独有配方的草莓牛奶,我觉得很好喝,所以希望分享给大家,一边是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一边是希望能找到和我有一样口味的人。但我不会去讨论我拿出的草莓牛奶里到底有没有真的草莓,就像我问我自己的作品里到底有没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一样,我自己找不到问题的终点。

    可能从始至终都有点偏题了,不知道这样回答会不会让题主觉得我带着“巧言令色”的成分。


    希望大家都能在奶牛关挤出自己的那杯牛奶。

    发布于 2018-03-07 19:46:27 2 条评论


  • 1

    MoeShan多产奶,做一头合格的奶牛

    亚恒 赞同

    非常感谢各位的回答,鉴于我的问题其实要比提出的更复杂,在这里详细阐述一下。

    想要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定义“艺术”这个词,诚然你可以使用“游戏”来替代题中的“艺术”,毕竟游戏是艺术的一种,但是“游戏”这个词还不够抽象。

    我个人理解的艺术,是从一位哲学课老师那里学来后,自行解释而来的:创作者通过某种媒介传递出“精神”,使得接受者能够将其转化为“肉体”的过程就是艺术。当然,有些媒介是需要创作者和接受者同时参与使得这个“精神”传递出来的。

    这里透出两个含义,其一,艺术是没有确定唯一的评判标准,其二,艺术——这个精神转化的过程,是需要真、善,而后让接受者感受到美的。

    那么我们看一下题目:

    1.艺术是否可以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细拉‍ 对巧言令色的解释我很喜欢,巧言,即“花言巧语”,即修饰加工,令色,即取悦。

    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艺术不如生活“真”,那么修饰加工也是让这个精神转化的过程更加高效、易于接受和理解,可以说是类似一种“提纯”的过程。如果将生活、将“真”原原本本地摆在桌面上,那么任谁也不会觉得那是艺术,那就是生活本身、是“真”本身。

    那么关于第二个,“取悦”的解释,@KepLer‍ 用草莓牛奶的比喻可以说是很形象了,对艺术的使用意图(取悦人)是同艺术本身相关的么?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是同艺术本身相关的么?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一位老师利用文学(艺术)去达成个人的目的,这个过程中曲解了文学(艺术)本身的含义,这个使用文学以取悦人的行为是“丑”的,但是文学(艺术)本身仍是“美”的,

    在林奕含的访谈中,她举胡兰成为例,他的创作、作品本身是美的,但是胡兰成本身的爱情观中,却同他的作品并不相符。我们无法揣摩胡兰成的创作意图,但是我们知道,他的创作内容同他个人的行事行为、理念、爱情观,是不相符的,甚至于,不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相互矛盾的地方,那么他创作的作品,是“真”的么?如果不“真”,何来“真”、“善”?如果不“真”、“善”,何来“美”?如果不“真”、“善”、“美”,何以称得为“艺术”?这个问题是我目前没有答案的。

    扩展阅读:林奕含生前接受的访谈。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前完整版(中字)受访视频 

    2.艺术是不是从来都是巧言令色呢?

    从结论反推的话,如果艺术从来都是“巧言令色”,那么艺术就不能被称为“真”,继而不能被称为是“真善美”。那么艺术怎么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呢?

    艺术如果从来都为“取悦”,还称得上是艺术么?就如同我们讨论“独立精神”(而不是“独立游戏”),如果创作者的初衷是为了赚个大钱,而不是阐述自己的理念,那么我们怎么还会称之为“独立精神”呢?但若是这个为了赚大钱的游戏,实际上又做的很好,甚至于,玩家可以从中收获到一些内容,那么称之为“独立精神”合理么?

    扩展阅读:个人认为对“独立精神”比较合适的诠释。当我们谈独立游戏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但是如果只正向梳理的话,艺术是否从来都是为了“取悦”人的,这个问题我目前也没有答案。

    3.我(林奕含)这种变态的、写作的、艺术的欲望是什么?(在这里想问创作者的创作欲望)

    如果单单谈论创作者的创作欲望,我觉得@细拉‍ 和@KepLer‍ 的回答我都很认同。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

    但如果谈论林奕含的创作欲望,我个人目前是理解不来的,就其在书中自己写到的,创作的过程是冲淡自己的负面感受,在访谈中谈到的,创作的过程是屈辱的,和我们正常理解的创作意图还不太一致,这点我大概会在几个月后重读一次再来补充,这里就不单列了。

    最后,感谢@细拉‍ 和@KepLer‍ 的回答,因为想要回复的内容实在是有点多且重复,就不在评论区写了,非常感谢!

    更新于 2018-03-08 11:26:03 0 条评论 禁止转载

  • 登录奶牛关账号即可参与讨论

{{question['follower_count']}} 个玩家关注

...

相关元素

相关问题

在具体的层面上,从游戏的设计到发行公关,“政治正确”是如何施加压力和影响的?

11人关注 3个回答

如何鉴赏奶牛关站长Yoge的新头像?

26人关注 19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