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伙伴们的回答都好给力,抛出问题这么久,我也来说说自己的一点拙见。
Inside这个游戏真的埋了好多坑,小女孩(or水鬼)/寄生虫/废墟/研究院/精神控制器/舞台/火炉……他就像一个诱人的少女给你诱惑却从不把事情说清楚,就如同好多开放式的电影一样,比如《白日焰火》,留给大家的想象空间远比作品本身要宏大的多。它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十分纠结又让人赞叹不已的情感体验,我十分喜欢,也来十分情绪化的说说它给我留下的世界。
对于这个游戏我更喜欢到推它,因为游戏的前半部分实在埋了太多的伏笔……
1.首先来说说2个结局(还没玩的小伙伴不小心看到了,不要打我)。
吞噬了主角的肉球从山坡上滚下,遍体鳞伤的停留在海滩旁,只剩一缕十分微弱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如果那它和Journey的情感曲线做比较,可以明显看到是完全相反的。主角从研究所外部潜入内部再从内部拼命的逃脱,像一个革命精神领袖一样带领着最底层的工人破坏了可以破坏的一切冲出了研究所,看似是牺牲一切(自己的肉体/精神/甚至灵魂)获得了自由,可是真的成功了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肉球来到一个挂着诱饵的圆台上,背后的黑暗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像观众一样的人影。肉球冲破玻璃幕墙真多是突发事件吗,显然不是,一切都是套路。
更让人深思的则是隐藏结局,也是真正让我叫出“神作!”的地方,男孩拔掉控制中心的电源,自己也低下了头,本游戏唯1.5自主精神的角色(在我看来保安和研究员虽然看似像正常人,实则也是被洗脑的群众,另外0.5我们接下来再讲)也失去了光芒。所以控制小男孩的是谁?某种不可名状的可怕权力?或是我们玩家自己?(这里也有些元游戏的意味)就像美剧《纸牌屋》所表达的,权力没有对与错,只有必须的牺牲品。所以整个游戏到底是向着自由的挣脱还是只是一场阴谋下的棋子?在贴吧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深深的触动我,“The world is a game,and we are always inside...”
2.再来看看游戏的女一号,小女孩。也就是我说的另外0.5自我意识,虽然这个角色十分的让玩家讨厌和恐惧,但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看,小女孩的形象除了散乱的头发外,并没设计的妖魔般的恐怖,这也为后面小女孩给予你新的能力埋下伏笔。小女孩似乎就是在期盼着某一人的到来(因为它只有嗅到人的气味才会活动),想要让此人带她完成她未完的愿望。
仔细观察小女孩生活的环境,一片废墟。。。似乎这里曾经受到过严重的打击,小女孩身上连着断掉的管子,像脐带一样,很有可能小女孩曾经也是培养对象,最后用仅剩的0.5的自我意识挣脱了,毁掉的废墟是否也和小男孩后面的命运一样是小女孩曾经所为。只是经过改造的她再也离不开培养液了。所以我大胆的猜想,小男孩的命运很可能就是小女孩的复刻,她们也都是这个颠倒黑白的世界里的牺牲品。
3.关于僵尸的由来和死去的猪。
本游戏一个十分震撼的场景就是反重力的培养液和倒挂在空中的僵尸。这里我觉得不难理解,这是作者对游戏前半部分僵尸由来的解释,这些僵尸很可能是对尸体和医院里残次的人重新培养和编程,从而生产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地面上的盒子和链接僵尸的电线应该就是改造他们的设备,这点非常有意思,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研究所外围的丛林里有很多这样的小盒子和望不到头的电线,它们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在进入研究所的大门有排队接受检查的僵尸,还有运送僵尸的火车,这些僵尸是从哪里制造运进研究所的?这些只要脑补下就脊背发凉。。。
对于死去的猪,我认为就是最早期的研究残留,就像现在科学研究都拿小白鼠一样,虫子只是精神控制器的早期原型。后来人们发现了更好的方法,这些早期的研究品就被遗弃了,成了可怕的藏尸房。这也是作者为了后期的骇人景象埋下的伏笔。
我十分主观的脑洞就到此结束。
玩了inside以后我又回去重温了一下《1984》,虽然2个作品表达的主题不是完全相同,但都是十分骇人心灵的。游戏里的红衣小男孩不就是《辛德勒名单》里的红衣小女孩吗,压抑中惟一的希望,然而2部作品同样在最后都让这希望破灭了。记得在看女流解说隐藏结局时,她在最后沉默了好久,虽然压抑的感受让我十分不舒服,但我爱Inside。最后,再重温下贴吧大神的那句话“The world is a game,and we are always 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