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20-07-14 22:20:38
《天地劫序传:幽城幻剑录》:狂沙烈烈,幽垠万里
西域,河西走廊。
黄沙漫天的河西四郡,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大漠之上少了柔情脉脉,只有遍地的烽火狼烟。直至李元昊崛起,河西走廊才彻底被西夏握在手中。是日,沙州城(敦煌)天狗食日,无边的幽暗遮蔽天空。
时间回溯到千年前。
汉军大举压境楼兰,参军傅介子潜入城内。然而异变陡起。天空浮现巨大漩涡,其携带的庞然巨力将整座楼兰城卷入空中。城池没于苍穹,汉军则“大胜”而返。
当一头金发的夏侯仪闯进迦夏之窟,惊醒了已在水镜之殿沉睡千年的冰璃,《幽城》的故事终于随着转动的时轮缓缓展开。
了解到《幽城》已经是2019年的事情。那时候我正处于“游戏荒”的郁闷时期,考古了许多文章,才把汉堂和它的天地劫系列翻了出来。作为天地劫系列最耀眼的一部作品,《幽城幻剑录》的确把“精”做到了极致。
(实在是太**极致了!要不是被《废都物语》磨出了耐性,我差点都要砸电脑了好吧!)
呼~~~~言归正传。虽然《幽城》的养成系统晦涩费解,打穿游戏需要的古天文学知识也深奥到离谱,但细细琢磨之后,却又觉得这一切合情合理。游戏场景选在了西域:兰州以东的中原群豪,沙州以西的异教与炼金术,维护人界稳定的巫山斋女与大雪山喇嘛,散落在神州各地的仙灵精怪,控制河西走廊的西夏国,还有千年前的楼兰古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遥远的西域一举成为矛盾冲突的正中心。如此庞大的世界背景,自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而《幽城幻剑录》交出的答卷,足以让玩家买账。
深究《幽城》的剧情,其实很容易发现游戏在主角团刻画上的硬伤。夏侯仪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处理起江湖事来却老练的像个妖怪;慕容璇玑对夏侯仪忽然而来的爱慕;磐沙堡出场后便沦为背景板的古伦德……
奇怪的是,一旦进入游戏,这些问题就会被我自动忽略掉。夏侯仪的奇妙冒险似乎要比他性格的来龙去脉有趣得多。与之相似的还有《巫师3》。单论主线剧情,《巫师3》其实比二代差一些。从主题看,“南北冲突”也比“千里寻亲”有更大的爆发力。可巫师系列却凭第三作封神,玩家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
如果用“能量密度”来抽象游戏剧情的丰满程度,那么《幽城幻剑录》这个有限体内无疑存储了大量的“热能”。对比古剑系列与《幽城幻剑录》不难发现,古剑的三部作品都能从《幽城》中找到影子:太子长琴的“双魂”对应霍雍的两半转世;困于天际的流月城对应被放逐幽界的罗睺;北洛的梦境,又对应夏侯仪与冰璃的千年之约。《幽城》分化出的创意已足够单独支撑某个游戏,而当它们密集地呈现在一段故事里,所营造的效果足以补偿人物短板。
当绕开这一问题后,《幽城》栩栩如生的神魔世界,便会瞬间呈现在玩家眼前。
《幽城》最大的脑洞当属罗睺的复仇。女娲与罗睺都擅长创造生命,只不过罗睺似乎更相信科技……创世神呼风唤雨并不是挥手而为,被重伤逼退幽界的罗睺也需要利用仪器才能扭转星曜运行。为打破女娲七色彩石的天幕阻隔,首先需要在明幽两界布置“九浑天动仪”,当发生千年一遇的诸曜偏散,天幕本身的阻隔力量处于最弱的临界点时,两座“九浑天动仪”便以相反方向产生巨大的扭转力,从而将天幕一举撕碎!这种灭世大计,真有一种科幻的既视感。而处于异界的罗睺城,其建筑风格也更像是赛博朋克与蒸汽朋克的结合体。(抱歉我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除了大手笔的罗睺,《幽城》同样不乏精彩的小片段。过了尼雅,来到拓浑小村,躲在石洞里的冥皇郸阴是个钻研创命秘术的“科学怪人”。青海湖龙驹岛的散仙相恒子多年前和他打过交道,知道他尸还术的厉害。不过冥皇这个怪大叔不满足短暂的借尸还魂,他渴望利用残肢断臂创造出真正的生命。而郸阴见到罗睺创造的人偶自惭形秽,放弃了钻研许久的思路。直到西方炼金术士雅布斯来到拓浑,郸阴留下的技术,才终于后继有人。
《幽城幻剑录》拥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它驱使玩家不断深入,直至抵达矛盾的核心;而细节上一次次的润物无声,又让玩家得以代入主角的身份,去体验他的宿命纠葛。“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汉堂虽死,可谁又能说得清,孤身一人的夏侯仪会不会在某个日落,与冰璃重逢?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