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9-03-02 18:18:51
《我的孩子:生命之源》测评——战争结束,从来都不是一剂万能的药。
游戏汉化后,只有两个人接了《我的孩子:生命之源》这个游戏的测试,我是其中一个。故事背景为战时的并不少,吾之战争,勇敢的心,但是战后题材的游戏,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
游戏的背景是二战刚刚结束后的挪威,「Lebensborn Project」,翻译为生命之源计划,是来自纳粹德国的种族优生计划,党卫军头子希莱姆编造了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并且以“寻找亚特兰蒂斯人后裔”为借口,展开了这项种族优生理论实验。
在占领地内,纳粹大规模绑架他们眼中的“优种雅利安人”,强迫他们参加生命之源计划,其中挪威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在百度百科可以得知,当时在挪威境内有十个生命之源产房。游戏中我们所领养的就是这项实验中诞生的孩子。
游戏并不是主打画面或玩法,而是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讲述故事上,游戏制作的很粗糙,操作都只是用简单的点点点来完成。但是剧情,跟很多背景是战争时期的游戏不一样,表面看似风轻云淡,实则内容波涛汹涌,不像被利刃割伤那种尖锐的疼痛,反而像是钝刀子割肉,让玩家在故事线中越走越深。你以为看到了黑暗中的光明,其实这只是短暂的,前面会更加黑暗。
在游戏中,你扮演一个母亲,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并且领养了生命之源计划中出生的孩子,带着他搬到了新家。你需要负责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吃饭,洗澡,穿衣,哄睡觉。白天你需要送孩子去学校上学,然后去工厂工作,晚上回到家再照顾孩子的起居,哄孩子上床睡觉。
每日在工厂的收入只有七十块,你需要盘算着如何让孩子吃饱,并为他置办新书包,买新玩具逗他开心。
学校里的人都不是那么友好,在他们知道了你的孩子是纳粹孩子之后,打他,污蔑他,把他绑到树上,甚至往他身上撒尿。
而老师,就像是默许般,从来不会过问,她甚至支持这些孩子这么做!当你想要想校长写信举报这些老师不作为的时候,哪个选项都不会如你心意,不写信会被孩子抱怨,写了信会被当着所有人的面嘲笑,让孩子更抬不起头。
如果说冰汽时代是火车难题,那这个游戏就是送命题,因为你怎么做,都不会达到你内心所想的结果。看过无数玩家投诉说要炸了学校杀了老师云云,事实上你在游戏里只是个单身妈妈,你什么都做不了。那种无处发泄的愤怒,就像真的一样。
游戏一共六章,在故事线中你需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亲生父母,而根据当时的法律,你无法通过教堂,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得到他的父母信息,而当时登广告的母亲,也因为生下了这个孩子而觉得羞耻。
好在你最后通过母亲的妹妹得到了孩子父亲的地址,而在你写信过去后,孩子的亲生父亲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成为了面包师。他答应给你一笔钱,你可以带孩子离开这里。而这时,挪威的国王会路过这个小镇,而他来的那一天,也是游戏的尾声。
在离开前,孩子问你他是否可以远远地看一眼国王,他似乎很享受那种被尊敬,被爱戴的感觉,毕竟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游戏在这个阶段,适时地插入了一则美利坚共和国的广告。直到游戏结束,都没有提起二人的动向,我想他们应该是去了美国吧。
在游戏结束后,会弹出一些真实的生命之源计划受害者的故事,他们大多年过半百,讲述自己童年故事时的语气甚是轻松。可是谁又能想到当时那些事情是真实的发生在年幼的他们身上呢?战争是伤,但是战争结束不是万能的药。那些经历,那些疤痕,都是在警示后来人珍爱和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