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8-09-07 14:16:32
边用边测:小米游戏本八代增强版(更新显卡驱动翻车问题)
文章首发于我的知乎专栏:俺说IORI TALK的文字频道
勘误:双烤测试结果有误,应该只勾选FPU压力测试,文中操作属于不规范操作,请勿模仿。FPU、GPU双烤测试最终结果除CPU频率稳定在2.8Ghz之外与文中显示成绩差距不大。
小米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发力已经有目共睹,但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居然在2018年初发布搭载七代英特尔处理器的小米游戏本,这种49入国的奸商嘴脸并不是玩家们想看到的。好在很快小米就基于同款模具发布了搭载八代英特尔处理器的“小米游戏本八代增强版”,加上顶配版8999的售价(京东818到手价8799),在性能级游戏本中极具竞争力。因为急需高性能PC产品又苦于预算问题,在纠结了数个月之后,我最终也上了小米这款迟到的性能车。
先介绍一下机器的基本配置:8750H+1066maxq的组合已经很常见了,不再多说;两条8GB DDR4 2666MHz组成双通16GB,相当给力;存储方面, 256GB SSD+ 1TB HDD的组合在同档次价位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尽管在核心性能上与Wintel五虎差距不大,但内存和存储上优势至少让我感觉颇具性价比。
(图片来自网络)
需求以及购买流程
我在升级电脑的时候,往往不是从游戏玩家的角度出发,而是希望能在视频编辑上拥有更好的体验。因此除了有好显卡之外,大容量内存和满血CPU都是我非常希望的,此外屏幕素质也是我非常需要考虑的点,尽管72%NTSC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视频编辑需求,但如果有更好的屏幕那自然是更好,因此基于这些条件,我所能选择的产品价格都十分昂贵——即便我选择的是小米,它的屏幕也只是刚刚达到72%NTSC标准,因此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资金的压力,加上同级别性能上的优势,并且在全新产品要比Wintel五虎价格便宜超过1000块钱的前提下,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小米,花呗12期付,手续费是每月50多块,所以到手价其实还是要增加到8990块左右。如果在深水宝找到一些不开发票的店家,价格能压到8350以内,不过这样的话会失去保修。因此如果你对自己买来的笔记本电脑不放心,最好是找支持开发票的店家,并在确认收货之前申请开票。
啊对了多提一嘴为什么这个时候贷款分期也要上车?因为未来笔记本电脑会涨价。
外观和外设体验
到手后的全黑色包装挺大但内部东西很简洁:三包脾证、电源线、变压器、电脑本体。是的,这次连说明书都省了,并且也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包装跟手册,至少对我这种一般玩家算是比较好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电脑小白我觉得说明书啥的还是要齐全一些会更好。小米游戏本八代增强版在我眼前呈现的真面目实际上并不比视频跟照片上的好看多少,事实上在最初的几秒钟惊艳过去之后,剩下的只有当年看到精英公模准系统时候的感觉一样,虽然不论细节还是手感都并不糙,但还是有点土。
毕竟重量来到了2.7kg,加上180w的变压器,旅行重量来到了3.3kg,因此小米本的上手分量还是很可以的,对于拿惯了戴尔燃7000这种只有1.4kg商务本的玩家而言真是有点过分,不过相比暗影精灵4、Y7000或者坠机堡垒这种游戏本,这个重量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接口方面,左2右1后1共四个USB-A接口相对比较充裕,右侧两个音频接口可以提供多元的音频接入选项;而背部还有电源接口、USB-C、HDMI以及RJ45接口,算是较为齐全的配置,不过USB-C不支持雷电3,稍微有点扎心;右边还有一个读卡器,用相机的玩家可以非常方便地插卡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比较齐全的接口配置,小米本的外设并没有让人太省心。除了上文提到过的这块刚刚达到72%NTFS的屏幕之外,键盘和触摸板都值得好好吐槽。首先是键盘,键帽采用的是类似独立键盘的凹陷设计,但因为键程短键帽大因此只能设计成边缘翘起,摸上去并不顺滑,反而有种鸡肋的感觉;1.8mm的键程加上偏肉的回弹并不适合玩游戏,但是打字还算可以接受,但还是微微有种在敲新Macbook蝴蝶键盘的蛋疼感;触摸板大到能跟2018款13寸Macbook Pro一较高下的程度,加之Windows Precision驱动,可轻易实现多种手势操作。但因为不是玻璃材料,因此一旦手上沾水,触摸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触摸板左右按键偏硬,按压手感很差,因此习惯点触的玩家可能会好一些,但如果需要使用按键,就需要腾出一只手来单独点按。另外由于键盘左右侧增加了宏按键以及四个光标键,因此打字时有很大几率碰到触摸板。
小米本自带音响虽然单元较大但声音效果非常一般;同样非常一般还有摄像头,基本上只是能看到人的程度。
性能与使用测试
由于是主力工作用机,因此性能测试都是在工作环境部署完成之后才进行的。加上工作需要,因此测试时长也会比较短,一些分数与网上的评测相比会有差异。这里的测试环节分为四项:CPU独显双烤测试、Cinebench R15、Fire Strike基础测试以及Fire Strike压力测试。除此之外还会测试两款Steam游戏,以呈现小米本在日常游戏中能发挥的性能。
双烤测试15分钟左右,i7-8750H稳定在72度,频率稳定在满血3.9Ghz,功耗45W;GTX1066稳定同样来到了72度,频率稳定在1.3Ghz。
Cinebench R15下,8750H单核分数176分,多核分数1174分,成绩相当不错。
在Fire Strike基础测试中,1066最终得分10062,相较于满血1066的11500分差距较大。
在Fire Strike压力测试中,小米本表现不错,以99.1%分数通过了测试。
接下来是游戏测试。《古墓丽影崛起》DX12版开启全非常高特效+SMAA下,1080P分辨率最低帧数来到8帧,最高达到90多帧,平均帧数56,因此想要玩爽的玩家需要适当降低画面特效以增加流畅度。
《影武者2》开启全超级高特效和1080P分辨率,在复杂激烈战斗场景下最低46帧,通常情况下稳定在60帧左右。
拆解
性能测试完毕之后就是内部考察工作。小米本的D面共有9颗螺丝(风扇脚贴下面还藏着一个),全部卸下来之后,通过撬片就能撬开D壳。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观察与拆解能够发现,小米本采用的SSD为三星PM981,可以说是相当良心的配置;两条8GB内存同样来自三星,频率为2666MHz;硬盘是西数蓝盘WD10JPVX,也是网上风评还可以的型号;此外在HDD位右侧还预留了一个M.2 PCIe SSD 卡位,方便用户自行升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SSD位置与机械硬盘是冲突的,需要先将机械硬盘拿掉才能加装SSD。HDD位的右边是电池,标称55Wh,最大提供5个半小时续航。
主板左右两侧都有灯带,没有螺丝固定,可以徒手拆掉,但要记得拔下电源线再拆。拆掉灯带之后就可以卸下小米本的散热组件了。这次小米本采用的是双铝制风扇+四铜管散热,散热片下方也贴有导热棉,辅助供电部分和显存的散热,配置算不上豪华,但足以应对8代U和1066的强劲发热,同时小米本也证明了自家的散热设计能够压住两代CPU。
噪音问题
小米本的噪音问题主要出在两个铝制风扇上。两个SUNON风扇尽管散热效果非常暴力,但在高转速下的尖啸声也非常恼人。游戏状态下两个风扇转速会提升到5000RPM左右,出风口噪音达到69分贝,办公噪音(面对电脑办公时听到的噪音)则达到43分贝;而在启动疾速模式之后,两个风扇转速都会达到5700RPM。此时尽管办公噪音还在46分贝上下,但出风口的噪音已经达到了79分贝,并且不论在43分贝还是在46分贝的状态下,尖啸声都会让人非常烦躁。当然如果采用主动降噪的方式,如带上耳罩或者耳机,并打开音乐或者有声音的视频都能盖过风扇的噪音,但这仍然会影响到周围用户。并且在经过拆解之后,发现直接更换风扇的做法并不现实,因此只能依靠小米方面亲自动手解决相关问题。
关于显卡驱动翻车
在我进行测试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小米本的显卡驱动有问题,但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会如此严重。首先,由于出厂采用的是英伟达签名的,日期是5月份的397.97定制驱动,这个驱动在英伟达官网上是找不到的。而我发现问题的时候是《战地5》开放全球b测,在橘子客户端提示我驱动太老之后才发现的问题,因为很久没有跟进英伟达的驱动,因此还不知道397.97是一个定制驱动,直到我直接去官网上下载最新的399.07显卡驱动之后,启动安装包发现提示系统不兼容的时候才开始慢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之后发现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用户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有的玩家通过下载桌面版本的驱动解决,但绝大多数玩家也包括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当我在贴吧找到有人说只能通过GeForce Experience解决更新问题时,从问题开始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GeForce Experience无法联网,因此我开始寻找解决GeForce Experience无法联网的问题,包括换网、施法、手动启动NVIDIA NetworkService等方案也都完全没用。然后再NGA的一个帖子上才发现能够直接针对驱动下手,通过强制禁用系统签名,修改驱动文件中的INF文件以达到识别系统的目的,因此我开始尝试这种方法,结果遗憾的是依然无法奏效。
我又把希望寄托于GeForce Experience上。到老黄家官网上下载了新版本的GeForce Experience之后,重启NVIDIA NetworkService,奇迹发生了,GeForce Experience能够登陆了!然后我抓紧时间注册账号登陆下载驱动并更新,一气呵成,直接搞定。
虽然问题解决了,战地5也玩上了,但这并没有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于是我在英伟达驱动的根目录下找到了那个从GeForce Experience上更新的驱动文件并解包,与我直接从官网上下载的驱动做比对,最终发现还是要修改Display.Driver文件夹里的INF文件,经过排查发现Display.Driver文件夹中nvqui.inf文件拥有与我这台小米本同样的显卡ID,于是将这个文件复制粘贴到官网驱动的相同位置,官网驱动也能够正常识别小米本并实现更新,无需通过阴晴不定的GeForce Experience来升级了。
感谢战地5。
目录
枫丹白露 1年前
黑狗布雷特 [作者] 1年前
发布
asam 1年前
黑狗布雷特 [作者]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