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9-04-16 09:43:42
(原创)中国游戏私家史18——In my heart
关于“第一次”邮购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细节俱已流失,我之所以巨细靡遗的讲述这段回忆,是因为我没想到这个当年并不经意的举动,日后居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还感到唏嘘不已——这么说也许有夸大其词之嫌,甚至有一些我之后打算讨论的情节与解读可能都会让人感到是否过于牵强,但是我依然认为,此次邮购对我的意义,不亚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这次“邮购”打开了我“开眼看世界”的“征程”,不论是“游戏世界”还是到后面的“广阔大世界”。 既然说到了“开眼看世界”,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闭关锁国”了,不少朋友可能是90后、00后,对于90年代的社会环境氛围也许大家有自己的一番想象,我并没有能力在一个仅是自封的“私家游戏史”呓语中给诸位构筑出那个宏大的世界,我的水准只是讲好眼前的小故事,尽量从凌乱记忆中碎片中提取出一些相对可靠的残渣,摆盘分析,压榨出一点名为“氛围”的果汁,希望大家能从味觉而不是文字中感知到那个时代的一二现实。
第八章 完结
番外篇 不合时宜的梦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来定义“神经病”的?我没能力去讨论医学意义上的这个词汇,但是我想其中有一种定义市很常见的,就是认为思想行为异于常人的人是“有神经病”,比如忽然唱歌、前言不搭后语或者成年人做出小孩子的举动,如果你不是医学上的病了而出现这些状态,那么就会被认为你该清醒一下,不要犯傻,否则就真的会被送去“治疗”了,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戒除网瘾”这一说。
说到这里,再结合标题,你们以为我要说“电子那啥啥”的话题了?哈,当然不是。我是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故事,另一个是聪哥的故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聪哥的故事能叫做故事,而我的故事只能是一段痴念、一段白日梦。
先从我的故事说起吧,就像之前说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回忆的,而且是关于那样一个闭塞时代的回忆,关于这个时期我能想得起不少事情,但是大多就如同没有头尾的文字片段,连掏出来晒一晒的价值都没有,但是这些记忆细节却在有时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不经意间可能他就可以拼凑到某个思维高塔当中。比如我现在就要说的这件事:事情很简单,就是在某个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日子里,吃过晚饭之后的我和母亲照例在巴掌大的小城市区中逛街**,又是照例得不能再照例,我们逛到了镇里唯二的**商场中,说是叫做**商场,其实所卖的商品丰富程度也许还比不上一个中等超市。
这个样子算是高度还原了我对于当年**商场的记忆,就在这些十几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的商品货柜中穿梭,似乎是当年人们少数能乐此不疲的娱乐项目了(以至于我到那之后很久都有到实体店逛街的习惯,我到今日买游戏都习惯到游戏一条街买而不喜欢更便宜更方便的网络)。当然了,这种对于成年人乐此不疲的娱乐项目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因为这里卖的每一种商品都是我没兴趣的,极少数有兴趣的商品也绝不可能买——因为逛街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因为不需要花钱,如果要花钱了,那这种娱乐形式就太贵了,大部分普通家庭是承担不起的。
不过,在某一天里我忽然注意到了一个商品的“功能”,因为于现在不同,当年绝大部分的商品陈列就真的恰如其份的符合“陈列”二字,摆在那里而不会做任何的演示,你也绝无可能借出来看一眼,所以当年很多陈列的商品我其实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干嘛的,也许我已经见过他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了,甚至我都能记住他的摆放角度了,我依然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所以,当我见识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神奇盒子”,我着实被惊了一下。
是什么东西呢?不想卖关子了,我当时看到了一台“票据打印机”,就是如下这样的机器。
当时就是我亲眼看见售货员将盒子拿出,演示其根据设置不同,就能打印不同的内容出来的功能。也许诸位已经完全懵圈了,这……咋了?我告诉各位一个更让人懵圈的事情,我当时就非常想要这样的一台小机器。而且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种“小孩子对啥都好奇”的想要,而是非常非常明确的想要,我想要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发现你可以“控制”一个机器,然后让他“自动”产生一些你希望的效果,比如打印出你提前设定好的内容。
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对于“自动”、“控制”的体验,甚至就像是drug一样,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心理愉悦,我在之后的岁月中,都在寻找着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东西,也就是这样具备了可以“设定”、“控制”、“反馈”或者“自动生成”等要素的各种东西,但是很遗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与这个诉求最接近的东西就是遥控车了,而遥控车的价格高达数百元,我也只是到了高中之后价格变得便宜了不少的时候才得到,而那个时候已经毫无意义了,而且遥控车的控制是预先就有的,并不由我自己来设计,这根本“解不了瘾”。
我甚至没敢告诉家里人我想要一个“收据打印机”,因为我百分之百确认会被当做“神经病”或者“小孩子瞎胡闹”,哈,也许诸君有人已经意识到了,问我怎么不学计算机?哈哈,我要是那时候就知道计算机就是这么回事,如果我知道有这么符合我的“追求”的东西,我必然会投身其中,可是我知道吗?我是大学毕业后,纯粹出于乐趣随意自学了一些编程知识之后,才发现我错过了什么,直至如今我干着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的事情,谈不上浑浑噩噩,但是也至多可称为差强人意。
我要说的另外一个故事,是我最近才无意中看到的,关于聪哥的故事,没错,就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gamer都热爱的岩田聪。聪哥的故事我听过不少,这一件是最近才听到的,说实话,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是一则以喜,令一则以悲,可谓是五味杂陈。
聪哥在还是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很喜欢摆弄一些“玩具”,比如一些能通电的家伙,如同今天很多的3C迷一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得到了一台当时惠普出的可编程计算器HP-65,聪哥从把弄这台计算器开始接触到了编程,感受到了其中巨大的乐趣并最终得到了一台PET-2001的电脑,真正走上了程序猿的道路。 也许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是没有什么感受的,但是我却非常的受刺激,说实话我非常羡慕聪哥能得到那台HP-65,之所以我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多年前我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把弄过一台德州仪器的编程计算器,当时我就觉得这台机器非常好玩,可惜我接触到的太晚了,因为那时候已经有了Excel、有了MATLAB等等这些非常方便的工具,不论是性能还是操作的便利性上编程计算器已经不具备太大的实用价值,况且更重要的,我已经工作了,只能作为一个乐趣玩玩,还能怎么样呢?
但是,如果早一些呢?我如果能像聪哥一样,这样的一台编程计算器几乎就是我当年对那台票据打印机的“终极臆想版”,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其实早就有了我心目中追求的那种玩意儿,但是我一个小学生,我不懂,我讲不出来,也没有人教我,我只能非常“自觉”的把自己的这种想象划归为“神经病的呓语”,在被当做“想玩票据打印机的怪人”以前,尽快让这种怪异的想法烂在肚子里。 难以想象,像我这样“胎死腹中”的年轻人有多少?我算是非常幸运的,我最终还是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也因为此我才能发现这个问题,才有能力把这些“秘密”讲出来,我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其实是非常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敢寄望于有什么价值,只是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那个没能亲口说出“Hello World”的遗憾。
想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最近受到小岛秀夫的影响去看了一本分析游戏和文化方面的书,叫做《游戏的人》,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不过可能需要各位有一些文化学、艺术学以及哲学方面的知识基础,我不会在文章中直接提到这本书的内容,否则可能我们的话题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但是我会把一些我的解读和观点放在今天这样一个个的故事当中,就如同我之前说的,我请各位喝果汁。
番外篇 完结
プタクくん⑧ 1年前
猫猫喵喵 [作者] 1年前
Enzo 1年前
猫猫喵喵 [作者] 1年前
发布
黑白色的枫 1年前
发布
琴之吹雪 1年前
猫猫喵喵 [作者]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