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7-07-31 13:15:46
在游戏毒品论抬头的这个月,我们决定开设一场游戏设计读书会
17.07.31update
这周日举办了见面会,在见面会之前,对于到场人数,我是不抱过乐观的预期的。毕竟对于游戏的偏见,即使是在我们读书会以往的参加者内部,还是难以免俗的。之前还因此在群里舌战了一把,又被指责成狭隘偏执,摊手。
原本打算周六的时候去诸如gamejam这样的游戏爱好者群体众多的群里推广一波,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不想一个游戏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到场的人比哲学历史之类的活动人数还少,结果更早些的时候拿到了报名记录,发现因为有网站和微信两个报名入口,人数反而多了一些,又开始担心这么多人是不是能服务的过来,现场效果怎么保证……
好在周日实际到场人数大约30人左右,刚好没超过我们原计划接受报名人数的上限。
感谢现场的游戏爱好者,愿意和我们一起共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爱好,也感谢那些从来没有玩过游戏的同学,愿意来了解这个对自己陌生的领域。
以下是原文
2017年7月,对中国的游戏玩家来说,是灰暗的一个月。
E3刚刚结束,CJ尚未开始,在校的学生刚刚放假,工作的人继续搬砖,原本应该是波澜不惊地开开黑,联联机,打打本,刷刷狗粮的日子里,却没想到迎来了人民网的一评再评,钱塘晚报的怒怼,以及虎嗅网的一天两推送。
那一天,从中国梦中惊醒的玩家终于回想起了一度被中宣部、广电总局所支配的恐怖,以及被视作瘾君子的屈辱。
或许这不是一个好时代,但是我们仍然决定,在五道口开设这么一场读书会。读的是《游戏设计艺术》的第二版,为期14周。就在这个七月末就开始。
我们是谁?
奥林浦斯学院
奥林浦斯学院(OA)是创新型的非盈利组织,其使命是向具有求知欲与进取精神的职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线下课程,并为参与者创造高认同感的友谊圈。
以上为官方介绍。
其实就是一些在北京爱读书的人组成的非盈利读书会啦。
一些媒体报道(影响力有限,跟别人家的读书会一起报道的……)
http://www.lwdf.cn/article_3399_1.html
http://news.163.com/16/1124/09/C6KIUAMM000187VE.html
我是谁?
在OA,他们叫我Edwin。
工作日的时候在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当运营狗。
两年前与OA第一次接触,一年半前成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之后一直作为志愿者为其它成员服务。跟大家一起读完了《管理学》《沟通的艺术》《营销管理》。
不过这一次我将作为普通参加者,享受一期别人的服务,科科。
为什么要开设这么一场活动?
一直以来,OA提供的读书活动(我们称为“课程”,毕竟有“学院”嘛)以哲学、心理学、经济、历史等(在很多人眼中)“高大上”的学科为主。事实上,这期游戏设计,在目前看来,略微冷清了些。
可是我作为游戏玩家,始终认为,游戏并不低端,也不浅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乐趣。
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正视它。确实跟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游戏中有很多糟糕的作品,但是也跟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游戏不只是玩物丧志。
所以当有人提议开设这么一门课程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点头称道。
谁来带领大家一起阅读?怎么读?
我们有两名成员将带领大家一起阅读这本大部头书。两位都是游戏行业从业者,工作分别是UI设计和策划。
但我们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所以两位领读者并不是各位的老师,跟我一样,是服务于参加者的服务人员。
每周的阅读内容需要在工作日读完,周末使用半天的时间,聚在一起讨论。
地理位置不方便,不在北京怎么办?
很抱歉,我们组织规模太小,服务能力有限,暂时无法照顾到外地的朋友。
不过仍然强烈建议您阅读这本书,或许没有机会和我们一起讨论,但书中的内容,定能让您有一番收获。
如果我想参加,该怎么办呢?
您可以点击这里的链接,进入我们的论坛进行报名。
虽然名额有限,但是仍建议您在报名前仔细阅读介绍,再决定是否参加。
时轨 1年前
这背景,总让我觉得自己在生存亡关头打游戏……
离北京十万八千里,OTZ,不过看上去挺赞的样子。
祝好。
发布
张一般 1年前
报名报名
发布
黄骢骢 1年前
发布
AMBERCRYPTUM 1年前
Edwin [作者] 1年前
AMBERCRYPTUM 1年前
AMBERCRYPTUM 1年前
发布
王老七 1年前
事件初起时我就看到了平时关注的游戏媒体纷纷发文正声,可是面对主流媒体以及与之对应的庞大社会人群,产生不了太多影响
看到这样活动让我开始思考,我,作为一个成年玩家,可以为游戏的去污名化做些什么,如果我,我们,什么都不做,任由评说,这个事件会演变成什么样呢
Edwin [作者] 1年前
发布
注销用户3G3G6HZ 1年前
Edwin [作者] 1年前
发布
陈拿鱼 1年前
最近也在看这本书,可惜人在杭州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