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7-04-20 01:07:29
“什么是独立游戏”
我的独立游戏玩的很少,十根手指就能数的过来;但我一直对独立游戏保有一种不一样的热情,这种热情带点稍许中二的气息,也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
我一直觉得,独立游戏代表一种气质,而且是一种与3A游戏截然不同的,独立游戏特有的气质。而且每一款独立游戏,都有独立游戏自己的气质。
当我在玩《Transistor》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赛博朋克,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它和《杀出重围》,和《暴力辛迪加》不一样的浪漫气质。我能感受到尔虞我诈的赛博朋克世界的危险,却更愿意躲进安全屋,体味身为歌唱家的女主角所带来的浪漫之音;
当我在玩《光之子》的时候,尽管我能体会到游戏精细的打磨已经让这款游戏成为了“游戏”,但是它的画风,它的故事,那种童话般的氛围,仍能让我相信,它真的是一款独立游戏;
当我在玩《Mini Metro》的时候,时髦扁平化的设计,加上作者对地铁极端抽象化的展现,让我在如此简单的操作和界面**验到理性和秩序带来的美感。
每一款独立游戏的气质都不相同,即便是独立游戏之间。同样是Cult,《迈阿密热线》散发出的朋克风就和《Mother Russia Bleed》带来的粗犷完全不同。
即使是单纯依靠玩法搭配做出来的,这种纯粹理性的独立游戏作品,也会拥有它不同于其他游戏的地方。
包括选材、美术、音乐,都是体现独立游戏气质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独立游戏中那些强烈的个人色彩。就像独立电影,独立音乐那样。
制作游戏是一个创造规则,创造行为,创造故事的过程,它可以被很多元素丰富起来,比如制作人的情绪,比如一个理性的观点,比如一本书、一段音乐、比如从谁那里听来的故事,等等。
但我又一直认为,独立游戏拥有的这种气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代表某个人或者某个集体意识。《Fez》和《以撒》或许能够代表个人意志,但《堡垒》和《Beholder》绝不是集体意识的体现;独立游戏的气质可以是为一款独立游戏专门设计,可以纯粹为游戏服务,而这种做法并不会丧失游戏的“独立性”。
所以这种个人色彩,或许用“Individual”个词来诠释会更加合适。
随着3A大作和以吸金为主的游戏们的体量不断扩大,独立游戏的这种独立性也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头图是来自Indie Game:The Movie的Artwork)
葛宁 1年前
迪欧薙 1年前
发布
Doom Liang 1年前
发布
事鸭蛋 1年前
发布
陈浩 1年前
我感觉,独立游戏是商业化的作品。商业游戏则是纯粹的商品。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