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答案太凌乱了,个人重新整理一下,按个人推荐程度与相关性排序吧。
- 《游戏的人》,赫伊津哈,1938
- 早在电子游戏诞生之前就诞生的谈论人类文化中的游玩要素的著作,本身应该被归为文化人类学范畴,有一定篇幅,读起来需要费一些心思。
- 材料翔实而丰富,通过历史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包括语言、习俗等等来论证游玩是一件植根于人类文化之中的要素。让每一个人都找到一个入口,把自己的个人游戏经历投入到一个全人类的游戏文明这样的宏大叙事里,于是玩游戏也变成了更加正当,甚至有些崇高的事情了。
- 严格来说,赫伊津哈的著作提炼出的概念是游玩,而不是游戏。Homo Ludens其实是(a) playing man,而不是(a) gaming man。本书也偶尔因为这种过于泛化的游戏概念而遭到批评,因为带着玩乐的态度,什么都可以是游戏。
- 有中文版
- 《蚱蜢》,Bernard Suits,1978
- 通俗易懂的小书,有一定的故事性,
- 从伊索寓言勤劳的蚂蚁与贪玩的蚱蜢入手,以对话的形式审视一个个Argument,最终落脚在Lusory Attitude这一核心概念,说明寻找趣味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与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互为表里。
- 寓言与论证合一,从生死问题中来回到生死问题中去,带着游戏精神讨论游戏精神,20世纪对于柏拉图对话的完美再现,喜爱柏拉图对话的朋友一定能找到许多击中你的东西。
- 无简中,有繁中,英文版很好读。
-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1953
- 明确地讨论游戏,而且还是实打实的正统哲学著作,那就这本吧。
- 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一个核心概念,与我们平时讨论的游戏有一些交集
- 维特根斯坦谈游戏其实是为了说明家族相似这个概念,所有的游戏找不出典型的共同点,游戏与非游戏没有明显的边界,但是你能一眼认出来游戏,因此所有的游戏出现出一种家族相似的性质。其实讨论游戏的书也都呈现出这样的性质。
所以必须把这本书放在前面,免得后面摆的书显得太离题 - 不过维特根斯坦的关注点也还是在传统形而上学,如果不在20世纪上半叶分析哲学的语境里面可能不太能领会他在回应什么,不过本书近乎絮语体,充满Insight,可以随时翻看随时中断。
- 国内使用最多的应该是陈嘉映的译本,韩林合本没看过说不定还行
- 《有限的与无限的游戏》,James Carse,2013
- 也是一本絮语体小册子,结构松散,可以随时翻看
- 本体论部分惊为天人,而迁移到性、政治、历史、环境却落得不得要领,大概是絮语体的通病。据说Kevin Kelly从这本书获得灵魂启发,然而KK写的东西比这个着调多了。
- 比一直强调静观思辨的传统形而上学,本书时刻有一种在时间之中的视野还算是比较新鲜有趣,然而些许神秘主义倾向不太令人喜欢。
- 有简中
- 《电脑游戏:文本、叙事与游戏》,众多作者,2000
- 文学批评的套路, 虽然以电子游戏为主题,但是其实都是各种隔路学者在讨论,哇原来游戏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之前怎么都不知道。
以下是个人没读过的不过或许有一些意思的。
- Man, Play and Games,Roger Caillois,1958
- 与游戏的人的一样,也属于大宗师级别的作品
- Hamlet on the Holodeck :The Future of Narrative in Cyberspace,Janet H. Murray,1998
- 关于虚拟叙事很有名的一本书,名字超级酷,作者也超级酷
- The Ambiguity of Play,Brian Sutton-Smith,2001
- Play Matters,Miguel Sicart,2014
- The Aesthetic of Play,Brian Upton,2015
- 上面这两本都属于MIT Playful Thinking Series,那个系列都是和相对宽泛的游戏概念相关的小册子,我看过的几本都蛮好,似乎目前还都没有中文版
还有一些虽然不是讨论游戏,但是常常被同来作为游戏设计的指导的书,像是行为心理学角度的Flow、Addicted by Design、Glued to Games什么的,还有一些控制论与博弈论相关的书籍,都可以帮助建立一些理解游戏行为的视角。
枫丹白露 1年前
其实我想说,这些游戏谈的估计都不是一个东西233?
五十万 [作者] 1年前
枫丹白露 1年前
五十万 [作者] 1年前
枫丹白露 1年前
五十万 [作者] 1年前
发布
关若文 1年前
不知道算不算哲学,小野宪史编了一本《游戏开发者访谈录》,对游戏开发的各方面都是个不错的补充。过几天去搞一本哲学研究。
一元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