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从价值角度出发似乎是个伪问题。这么说,一大半是因为我没想到什么功能上的影响。
去花大价钱买已故名家的一副画作,挂在家里,自己半年也未必正眼看一下,别人更是难以得见。这算是全人类的坏事么?或者,这是个人的损失吗?
我没听到过这样的问题,可能因为它有些极端。
同样,我也没想好价格低廉、能以很低的成本复制的电子游戏又应该如何在一个新的维度开始这样的讨论。
也许不同于名画,电子游戏可以在售后继续更新版本。不讨论付费DLC之类的情况,一个游戏持续的更新实际上也是玩家捆绑购买的一部分服务。在这里大概能够更加细分一些?假设一个电器(比如苹果手机)在被购买之后很少被使用,那相应地购买者享受到的更新推送、维保服务也就变少。这大概不会被看作是坏事,或者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不进行这样的价值判断。另一种假设,一件艺术品。区别于前者,作为个人表达的艺术,即使存在着更新的可能,更多地也是由作者做主,而非取决于受众的意见。这种情形下的表达,确实极端,再去讨论买了不玩的价值判断,又似乎显得多余。
游戏的属性要更加模糊,介于工具与纯粹的个人表达之间。它会被受众的意见影响,同时作者也拥有的发挥空间。玩得少当然反馈少,改进就少;但所谓存在在想象中“更好的”版本,又是在满足谁呢?
这好像离我个人买了不玩的实情相差很远。
似乎,拥有某件商品,未必会因为它的价格低廉或是缺乏实用(买来根本不玩?)而失去它的社交或是身份的功能。囤积本能而已,收藏欲望而已,不那么严重的恋物癖而已。
还是请拥抱消费主义吧,也许这就是一个大众艺术的普通受众最普遍的道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