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20-07-07 17:44:54
【反思·20200707】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随想
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但愿写于2020年7月7日。
(1)
全国卷1的写作,让你谈论的是一个文本里面的三个人对你的感触哪个更深刻,然后要写一个发言稿。有的学生让我聊一聊这个话题,应该怎么去写作。
这个写作的方式非常接近于上语文课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站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和发言。
说到底高考类型的作文写作从出题人的思路来看,类型大概就是三大类。
其中一类是偏向哲学思考的
比如今年江苏卷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是用一段类似于社科文段的材料让我们看出一些人文的东西。这在语文试卷的实用性文本阅读里面经常会看到,但是那个的事情是对材料进行阅读,而不是你从这个里面提炼出思路。把这条哲思的道路走到极端,就有点像法国的高考作文,基本上是,要求你非常熟悉很多哲学的思维方式,并且用来解释哲学的问题。
物理学家费曼就曾经说过,他在参加一个哲学讨论的时候,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砖的本质,一堆人文学科的专家就开始大谈特谈他们的人文学科的想法,他就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也是我们用社会科学的材料来出题,然后让学生从中反映出一些人文的想法的通病,怎么样平衡,怎么样兼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2类就是2019年的全国高考写作的一个大的趋势,那么这个重点是出现在给材料写作,然后呢,大部分都是反思个人与这个社会的关系,这种写作的思路其实学生还比较熟悉,有一点接近于词赋,也就是你要体现出你的文采斐然的那个部分来,一般可选的方向就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那12个词里面去选择,1~2个方向就可以了。今年2020年的语文的高考,浙江卷、天津卷、北京卷、全国新高考二卷就有这方面的趋势。
第3类其实我们也经常见到,贴近日常生活的思路。但是很少有人会去这么备考语文考试,那它经常出现在什么试卷里呢?出现在英语的作文试卷里。
如果我们回想起那么多年考的英语写作,我们就会发现,全国卷2和全国卷3的高考写作,最应该出现的地方就是英语作文,基本都是假设你是谁带领谁到什么地方去介绍这个东西。在介绍的过程中体现你的倾向性。
是的,如果按照这个分类上来看呢,偏向哲学思考,偏向文采丰富偏向日常生活,基本上没有哪一个方向是像全国卷一那样的思路。
(2)
全部卷一特别适合于有志于从事语文教育的学生来进行思考,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一种对于文本细读的解读视角,同样你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教学手段来进行,当然绝大部分情况下它都会出现在上课的发言之中。
这个题目有两种大的思路来进行解读。
第1种思路就是纯粹的做学问的思路,通过史记描写的这段材料,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重人才而轻敌对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去谈这个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一路追溯到想象的共同体,现代国家在现代媒介的影响下,通过电视报纸等等各种社交的软件,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同种族的共同体,这是一种政治的共同体,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强烈的排他性和强烈的集体感,越来越明显,这就是现在国家政治对抗以及地缘国际关系的一种变化。可以从齐桓公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齐桓公可以用管仲,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这样的媒介的手段,所以也就不存在想象的共同体,人才的流动也就能够非常方便的从敌对的国家进行跳跃。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甚至也可以看得出,所谓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与分而治之间的区别。如果齐桓公安于古希腊城邦那种各自为政的共和政体,那么它自然也不会一定要有强烈的统一的想法。
从鲍叔牙和管仲两个人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讨论一下什么叫做bromance,及这种相处关系在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当然我认为大部分的学生不会选择这个思路,因为这些学生要面对的实际上是阅卷的老师,而不是做学问的学者,他们自己的阅历也未必能够撑得起这些反思。
那么就是第2种思路了,你从中选择任何一个角色,通过这个角色提炼出一个话题,在对这个话题进行一个更加宽泛的解读,我可以提供一点思路。
齐桓公的角度当然就是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唯才是举,任贤与能。作为一个统治者,要有宽阔的胸襟,要有整体的规划。当然心中也要有维持国家统一的决心。
作为鲍叔牙的角度,那就要从友善、和谐的价值观出发,一撇一捺才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进行社交,需要相互支持才能走下去。感性的对立需要让位给理性的思考。
从管仲的角度,就可以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知遇之恩,什么叫做不计前嫌。当然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时势,择良木而栖这样的思路。管仲是有才能的,他的才能可以让他的对手也为之佩服。
如果熟悉主席的思想的话也可以往那方面去想,比如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进行更宽泛的统一战线。
这些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呢,可以找到中国的历史上相似的文化的人物做一个衔接。再辅之以文采斐然的方式来进行。
诸如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诸如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哪怕是对手也是称赞。诸如前面谈到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公正无私,才能够更好的品鉴一个人的才行。
(3)
我们继续来说一下全国卷2。
如果你是tf boys的粉丝,这个东西对你没有任何的难度,当然我就是。不管是王源,王俊凯还是易烊千玺,他们都曾经在相应的国际平台上面,以青年人代表的方式发布言,然后进行过一段有时长的演讲。粉丝关注他们的这些正能量行为的体现,自然而然也能够学到他们在发言过程中所选取的材料,选取的视角,选取的视野。
当然如果你不是他们的粉丝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在中学期间一定听说过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过这一次它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呈现的,你作为青年人的代表的那个个人而呈现的。一方面你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面貌,展示中国的模样,另外一方面你还要立足于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特质。至于应该怎么写,材料的那种写法其实已经很清楚了,用一段名人名言加上阐释,把这个步骤重复三遍,把这三个文段一定的逻辑衔接起来,800个字就能够完成。
这个材料写的非常的详细,就是要求你分成三个基本逻辑来写,第1个逻辑是从古人的典籍中寻找论证的立足点,人、国和家是一体的。第2个逻辑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国的支持,第3个逻辑就是中国如何反哺世界。那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好文采斐然的工作。
不过给我的感觉全国卷123,都特别像是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体这种小作文拉成了一个大作文来出题。
(4)
我们再来谈全国卷3。2019年的全部卷三是一个漫画写作,他也是在谈毕业的问题,今年的全国卷3又是在讲毕业的问题,只不过角度不一样。那我们大胆的预测,明年会不会还谈毕业呢?
不需要那个材料,仅仅是看要求的写作,就是写信嘛,然后写信呢,又是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的一个作为学长姐的总结、分享与祝福。你感受一下他是不是又是我们所说的和英语的写作很相似的形式呢?
很明显是。
我这里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思考,一个部分是偏向于哲理的,另外一个部分是偏向于文采的。
偏向哲理的部分谈到了,我们没有办法直接的看到完整的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那我们可以去追问一个问题,就是人如何认识自己。从柏拉图的,认识世界的洞穴论到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都是可以讨论的,而通过镜子绘制自画像,熟悉拉康哲学的人就会感到一种熟悉。因为拉康就提出了镜像理论,这个镜像理论又牵涉到人在不同的成长范围中,对于自我的认识。
接过拉康精神分析学派衣钵的齐泽克,又把这个拉康的心理学往外面更多进行了扩展。身体哲学里面谈到的亲知理论、丹尼尔谈到的直觉泵,都可以用来表达如何进行自我的认识。
我们也可以从自体心理学、从自我民族志、人的原子化与人的整体性的认识,人的异化论等等角度进行。
另外再多说一点,当高中生完成高中的学业,进入大学之后,那么就会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牵扯到朋辈的心理教育牵扯到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对于心理建设的完善和重建颇为重要。这个题目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讨论。
当然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也觉得很多的高中生,未必会从这个角度去进行思考,那么也可以通过一种对于青春过往的总结和歌颂的方式来完成。
怎么完成呢?如何完成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悟和思考呢?实际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演讲稿是可以修改一下,放入到写作过程中的。
他们分别是b站的《后浪》与快手的《看见》。是的,你从《后浪》中你就可以回答全国卷三提出的问题,你从《看见》就可以回答全国卷二提出的问题。
当然毛不易的《入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所以说你感兴趣的高考作文答案都在b站。
(5)
我们谈一谈全国新高考一卷。全国新高考一卷,讨论的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我觉得这个材料也很好写,因为所有的学生都感同身受。
我就直接给一个写作思路吧:把距离与联系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层层递进的描述:
①疫情的肆虐导致人们的正常生活被迫停滞,人们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更多的侵占到了自然界动物的生存空间,导致了大自然的反噬。
②尽管人和人的距离拉开了,但是,生活还需要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所以尽管奔波在路上变得更加危险,但是那一些在一线工作的劳动者们却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不管是快递司机,餐饮物流还是医生教师新闻工作者。心灵的距离变得更紧密了。
③这个时候把思路往下转,转到线上的技术不断的发展,让人们能够在千里之遥依然可以和彼此见面,再来谈一谈中国的5G网络的发展以及对于未来科学技术的展望。
把这三个部分衔接起来,增加一些案例,就可以完成这个写作了。但是如果你想挖掘得更深一点,其实我们是可以做一些反思的,比如说毕竟这种停滞不是常态,那么我们就应该防止把这种非常态变成常态的过程。
再比如由于线下生活的极度萎缩,导致了线上生活强烈的需要与诉求,人们面对对方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面貌型的,而是一种片面的,断点式的。就有可能会产生很多强烈的对抗情绪,比如著名的227事件。这当然也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而这种距离与联系给青少年的影响可能更加的深远。
这里我就比较推荐看理想微信公众号的李厚辰专栏《李想主义》,你去看了那些文章,你自然就知道反思的角度应该是什么。而那些角度是不能够写在高考的语文作文答题试卷上的。
(6)
全国新高考二卷的写作。我几乎没有什么要说的,因为如果有的同学看过2019年年底的央视主持人大赛,那这个题目对你来讲就太简单了。由撒贝宁主持,众多央视节目的王牌主持人做评委,有很多优秀的地方的主持人参加比赛的整个的那个节目,几乎可以说每一个发言的选手,他都能够完成一篇非常好的高考作文,当然评委的要求更高。
我还是简单的说一下,这个看起来很像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写作呢,你只需要做到一点,就是抛出去的逻辑能够收回来,就可以。这里还是大力的推荐2019年年底的央视主持人大赛。
(7)
2020年的北京卷,他的作文分成两个部分,第1个部分是北斗3号,第2个是一条信息。
北斗3号,这个作文材料也是一样的,用一个社会科学的材料让你去做人文科学的联想。重点其实是强调,每一个人他都有都有自己的功效,都有自己的功用,都有自己的能力。那么2020年的b站拜年祭,就有很多好的作品可以变成作文,比如《万古生香》。
而关于信息,我觉得优先比较高的,应该是感动或者是感触的部分。前段时间知乎不是有很多问题提出吗:陌生人你可以给我一句高考的祝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即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说的?等等…
不过用一条信息推动整个叙事的前进,那么这条信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麦高芬。写记叙文,就要求你要建立在一个有叙事基本情节的故事上去完成,那么这个故事要如何完成,我想重要的还是不仅仅是只写一条,最好是把某一个推动你人生进步的点,以几条面目呈现出来。
又或是把信息的载体进行讨论,比如你可以分成三段,一段信息是写在信封上的,一段信息是写在电报上的,一段信息写在聊天的记录上的。不同的载体给了人们不同信息的感喟,哪怕信息是同样的内容。
以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