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20-05-09 20:16:38
[辩论·20200510]贫穷还是富有,哪一个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上)
[辩论·20200510]贫穷还是富有,哪一个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上)
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两个大的章节来进行讲述。
[一]善恶观的隐藏与暴露
①一个人的善恶观念是属于三观之一,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暴露出来
一个人的善恶的观念是属于伦理观的一部分。一个人的伦理观又属于他的价值观的一部分,一个人的三观是由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组成的。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三观会渗透到你的日常生活的选择之中,但是很难坦率无疑,却真实的表达出来。我们一般只会对自己足够信任的人,彻底的暴露自己的三观。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它都是被包裹好的,被包裹的办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办法是两种,一种是理性,一种是文明。自己的理性这个社会的理性,以及你所在的民族的文明,你所在的这个群体的文明,可以让你的行为更加倾向于一个合适的并且有距离的宽容的状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不是我们所讨厌的东西,就不符合我们的三观,就算这个人真的不符合我们的三观,我们也能够和他和谐相处,就算我认为对方是恶的表现,我也可以和他一起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宽容就比自由更重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包裹,好的一言一行以及思想都不能够被认为是暴露啊,如果说这种东西叫暴露的话,那这个叫做思想罪。
好,那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如果要暴露会怎么样呢?我们其实是能看到有三种情况,大概。
首先就是将人置于某种极端的情况,当然这个极端情况有可能是极端的匮乏(大逃杀),有可能是极端的充足(老鼠乌托邦)。
然后是通过做各种心理测试或者实验来让人暴露,当然暴露出来的行为还要和他的动机以及理由相勾连,这里我们就要考察到科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论。
第3种办法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渗透出来,比如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如果你想快速的了解一个人,只需要和他做三件事情,第1件是吃饭,第2件是玩游戏,第3件是旅游。和他吃饭可以看出他对于日常生活饮食的偏好,和他一起玩游戏,可以看出他对虚拟角色的态度,探险旅游可以看出他对于人际关系交往的态度。但是这些都不是暴露,而是渗透。
另外我们还能看到关于善和恶作为一个标志存在于,对于人的阵营的划分,那就是阵营九宫格。
既然我们谈到了包裹起来,那我们就要谈到强行让别人暴露出来是什么样的行为,这个就叫做站队或者强行表态。
这里我配一张图大家就知道了,明星逼捐和柯南辱华。如果说 我的英雄学园 辱华是石锤,那么柯南辱华就纯粹是捕风捉影了,说人张文宏崇洋媚外,那就更是莫名其妙。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865047?from=search
②我们假设会暴露出来,那么只谈恶的话,暴露出来的形式是什么样子?
那么暴露出来的恶,就是说你要付诸于行动嘛,恶的行动会有什么样子呢,大概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三种主要的样子。
第1种叫做伤害。因为如果你只是[恶念]流露出来了,并没有伤害到别人,那你叫不叫暴露出恶呢,我们下面一个问题再讨论。
伤害呢其实分为很多种啊,比如说剥夺别人的人身自由安全财产的安全,对别人进行冷暴力或者是热暴力,校园的欺凌事件也算是恶行。
第2种叫做歧视。也包括结构性的歧视,包括制度性的,群体性的歧视。比如龙布罗索写了一本书叫做《犯罪人论》。在这本书里面他描述某一些人的外头的长相,就是说他天生是个犯罪的人,那当然这种外在的长相肯定是针对某种群体的,黑人群体。我们也都应该知道中世纪呢,猎巫行动。从根本上来讲,希特勒的优生学就是一种结构性的歧视,任何人为纳粹的理论站台或者作为纳粹的所谓的优生学和种族灭绝背书,这个人本质上就是在行使恶行。
第3种,可能很多的人不一定会同意,无视和屏蔽,也算是一种恶行。郝景芳在 北京折叠 里面谈到了第3类人,实际上就是被无视掉的,不会进入到第1类人的眼中的。这种折叠起来的,或者说呃,屏蔽起来的那样的一种状态,会造成隔阂,造成对立,造成误解。反而会进一步的推动恶的蔓延。[雪国列车]里面就是一个典型,不同的车厢之间原本意义上讲是不能够相互的通行的。
关于具体的恶的行动的暴露,我们还可以参考一本书,[恶的美学历程],里面可以谈到很多有关于恶行是怎么样进行的,当然[论邪恶]这本书也很好。
那么善行的暴露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按照荀子的性恶论,人的善行是装出来的。装出来之后呢,有可能它的本性是恶的[我们这里也可以用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但是他装的特别好,装了一辈子,别人就认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只把他自己的恶念起到了日记里,或者只把,他的恶的想法对纸片人进行。
那你不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吗?事实上挖坟这个事情,就告诉我们一个警钟,装善是很困难的,但是被人认为是恶却是很容易的。
③用一个比方分清楚三种不同的定义趋势。
好,那我们来讲一讲暴露的三种不同的定义,以及我选择哪一种。
首先假设暴露出来的善恶观,它是一个创面。
这个创面如果被撕得特别大,算不算暴露?
这个创面从没有到撕出来,算不算暴露?
这个创面有了之后,他可能会画龙,有可能会被贴上创可贴,可能会被治好,也有可能变得更严重,这又算不算暴露?
我个人认为只有第2种,从没有到撕出来才算暴露。
第1种说到底它是一个面积的扩大化,它有可能不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但是他只是说扩大了这个暴露出来的内容。比如说他的某一种价值观只撕开了一点点,然后呢在一些其他条件下,这个善恶的观念撕得更大。
第3种说的是造成的伤害,或者说把这个伤害进行转化。比如暴露出来了善或者是恶,那又如何呢?我有别的办法可以把这个恶在产生结果之前把它重新掩盖起来,或者把他这个创面缩小,又比如说我可以利用暴露出来恶,把他的伤害变得更多。
所以我的看法还是第2种才是最正确的定义,从没有到有。至于这个创有多大,这个伤害有多大,是另外的问题。
[二]仇富与仇穷的溯源
①我们为什么会仇富?
谈到贫穷还是富有暴露人性之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要谈到另外的问题,就是仇穷和仇富。
我们为什么会仇富?把锅完全推给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是不太恰当的,当然资本家有没有血泪的原始积累呢,肯定是有的。对人,比方说黑奴贸易,对环境,比如说环境污染。就非常明显的能够看得到。
当然,我们所仇视的不是富而是为富不仁。关键是后面那个字叫做不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变得有钱,仇视的是这个。但是人们的这种情绪有可能会通过夺舍的方式来完成。
这是所谓的弗兰肯斯坦现象。弗兰克斯坦原本是,创造科学怪人的人,后来呢,这个名号又被安到了这个科学怪人身上。中国有一些四大恶兽,原本其实是帮助人们阻挡邪恶的东西入侵的珍奇异兽,但是呢,人们后来就把他们认定成了恶的,具象化。
当然除了讲资本家的原始积累以外,我们还能看到有封建贵族的世袭,看到奴隶主义奴役制度的阴暗面,这些都很有可能会快速让封建的贵族和奴隶主变成富有的人。
当然反过来讲,那些富有的人真的就罪大恶极吗?大衣哥朱之文就是被人们一直利用和消费。
②我们为什么会仇穷?
我们又为什么会仇视穷人呢?大家会听到有这样的话叫做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懒惰毕竟也是一种恶行嘛。那么听起来可能非常的像是在打鸡汤,但是它是呈现出来了不同世界的折影。就看你愿不愿意相信。
你是觉得996是福报呢?还是觉得穷不是原罪呢?
而且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恶的言行,可能在别人看来他就会有落差,比如说有一些人他的认知就是比较的狭窄,视野比较的匮乏,可能没有接受什么知识层面上的学习,那么他的判断力受限于他的世界观的影响,那他认为不是恶的行为,别人可能看起来就觉得是恶的行为。
那么同样的,如果有些人就说拿到了更多的知识层面知识的水平,又会对这个道德的标准特别的苛求。
比如说华农**的视频,下面农村的狗狗就吃馒头,吃剩饭。有一些爱狗的人士就觉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喂狗狗很好的狗粮,你喂狗狗馒头和剩饭,那你就是在作恶。
有的人挑起别人的争斗,挑起别人的争端,让别人相互攻击。那些别人可能是穷人,他们变成了底层互害,那你觉得这样的恶谁更大呢,谁更被暴露出来了呢?实际上挑起别人相互攻击的人,他们的恶不能算是暴露出来的(真的不能算吗?)。
当然对于富与穷来说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还要再讨论另外一个东西,叫做渐进过程和大的起伏。
所谓的渐进过程就是遵循一定的时间的规律,慢慢变得富有,慢慢变得贫穷。如果说暴露的话,也有可能是慢慢暴露,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符合常识的。
所谓的大的起伏就是,家道中落或者是一夜暴富。家道中落会产生很多反思性的人,比如说鲁迅,曹雪芹。当然也会产生出一些混吃等死的零余人。一夜暴富的结果是什么?大多数结果是这个人的生活被彻底的打乱了。
③仇恨教育是谁教的?又或者是天生的?
不管如何这种仇恨有钱人或者穷人的教育是谁来进行教导的呢,那我觉得全民的一种教育的风格或者倾向性是需要付出比较大的责任的。1984曾经提到过三分钟仇恨教育,这样的说法,就是把人们的情绪过于的简单化,让他们被煽动起来,做出很多狂热的激动的事情,那不管这个对象是什么。
小孩子会不会天生的就有相互仇恨的情况呢?我觉得相互仇恨未必可能,然而事实上暴力的倾向性是在每个动物的身体里都有的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性,至于暴力是不是恶,这个还得看伦理的判断是什么。
我们就不会觉得一只猫吃老鼠是在作恶,虽然那也是暴力。只有人才会有非常复杂的伦理学的判断(动物可能会有简单的论理学判断)。
一个高度理性的信息对称或者丰富的人更容易宽容别人,他也更不太会认为跟自己三观不符合的人就应该会去仇视他,他也不太会认为富就一定不仁,穷就一定是原罪。
一个人的恶念就算暴露出来了,在一个相对宽容的社会里,他们的恶念也只是到了暴露这个情况而已,暴露出来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羞耻,他们也会仅仅把这些东西停留在念想之中,而不会付诸于行动,这也回到了我之前讲的那个问题,他们有更好的转化的方式,比如说用我的强烈的恶意,他们可能会去进行体育的运动,比如说突然想打人了,他们可能去玩打斗的游戏。突然有一种破坏的欲望,那可以看碾压机器的视频。
④能不能够消解这样的隔阂?
这样的隔阂如何消失呢?
或者换言之,这样的隔阂是怎么样制造出来的?
是因为人们贫穷或者是因为人们富裕吗?很明显不是,对不对。
如果是大家共同贫困,会暴露出人性之恶吗?不会。
如果是大家共同的富裕起来了,会暴露出人性之恶吗?当然也不会。
所以为什么会形成争夺会形成相互的伤害,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贫富差距扩大,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差距拉得非常的大,就会导致不同阶层的人隔阂,明显认知沟通匮乏。
如果是一个社会整体来说,贫富差距拉的都非常大,那一定是这个社会的原因,一定是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出现了整体性的结构性的毛病。
解决的办法是两个。
第一,形成一套公平的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贫富差距要有,但不能扩大化,要兼顾效率也要兼顾公平。
如果大家都一起贫穷,虽然不会产生人性之恶,但是人们的认知会出现狭隘人们的文明更进一步的更新发展,会出现停滞。所以还是需要不断的创造社会财富来推动文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推动艺术的发展。
第二,要为穷人的最基本的生活做好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要做好全面的脱贫工作。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就说,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福祉,我们必须要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要让穷人没有那么的贫穷,要让社会的福利制度给穷人兜底,而不是视而不见与隔阂。因为在一个充满着仇视充满着伤害的环境,你富人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你可能会说富人可以雇佣打手来维持自己的安全,那么请问打手是从哪里来的呢?富人愿意做打手吗?如果打手反抗富人呢?
所以我们从第1个和第2个部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辩题在社会学层面上来看,它的说服性不够,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真正的根本性的原因应该是贫富差距拉得过大,导致阶级固化,导致上升的途径被堵塞。
当然,我在下一篇文章里面会将这个结论进行反转,同时也会谈到一些别的问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