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8-02-18 08:44:11
致游戏:一名新手的2017年游戏总结
早在2018年刚到的那会儿就打算写一篇2017年的游戏总结。但一是由于懒,二是因为玩过的游戏着实不多,没法像很多大佬那样洋洋洒洒的罗列出一个名单出来,再从中选出TOP10,毕竟我自己在2017年里通关的游戏加起来就没10部。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写这个总结呢?因为2017年就我玩游戏这件事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我这个脱离了游戏好几个世代的人重拾起了年少时的爱好,并且认识到游戏已经发展到如此令人惊叹的地步。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为我的2017,也为游戏,写点什么。
关于玩游戏的记忆
说起来,我家算是挺早就拥有FC红白机的家庭。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父母就买了红白机自己打着玩。而我出生之后,他们也毫不介意教我玩,因此打从我有记忆开始就已经开始玩那盘22合1的盗版卡带上的魂斗罗、两代双截龙、超级玛丽、炸弹人、猪小弟、小蜜蜂、坦克大战等游戏。后来随着楼上楼下有FC的伙伴增多,也开始接触到了冒险岛、松鼠大战、三目童子、赤色要塞、街霸等一众游戏,它们让我收获了许多快乐,陪伴我度过了漫长的童年岁月,直到小学结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我是那种从小就玩游戏,一路下来集齐了每代主机,对历代平台上的游戏如数家珍的老玩家。然而实际上,由于当时信息的闭塞,我甚至从没在FC上看到过塞尔达、火焰纹章、忍龙这些经典游戏,而之后更是因为各种原因完美错过了GBA、PS、PS2、PSP等老玩家心中的圣地。那时候的我,成了一个在游戏方面跟不上别人话题的人,每次听他们聊得津津有味,而我只能通过那些语言描述去想象游戏的画面。
再一次正儿八经玩游戏已经是初二了。那时家里终于添置了个人电脑,在还没有联网的年代,单机游戏成了最大的乐趣。也是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国产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不过第一个玩到的不是最经典的李逍遥,而是王小虎的《仙剑2》,那个夏天我把这游戏通了一遍又一遍,没想到后来才看到网上对这一代是恶评如潮。再后来就迎来了我国网络的黄金时代,各种游戏资源都可以在网上轻易找到,当然,我指的是盗版。那时候并没有任何盗版可耻的观念,于是我也零零散散地玩了不少游戏,除了国产双剑之外,还有《生化危机》《鬼武者》《鬼泣》《真三国无双》等等。然而,那时网络游戏的火热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单机,所以更多时间我都花在了大量不知所谓的网游上,甚至现在都想不起名字来。
以上大概就是我关于玩游戏的前史,可以说是全凭兴趣,毫无系统性,而且玩过的数量也是很少的,许多经典系列诸如FF都完全没有接触。
关于玩游戏的困境
尽管从小就接触游戏,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想法也在悄无声息地朝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潮靠拢。虽然我坚决反对游戏是毒瘤、精神**,但潜意识里也开始渐渐认为:游戏挺浪费时间的。尤其是毕业后,出于工作的繁重,加上有各种电影、小说要看,游戏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
偶尔也会特别想玩某个游戏,想到心痒痒的那种,于是去网上搜来,花十多个小时下载安装好后,打开游戏体验30分钟,然后觉得跟想象中的有很大差距,没有玩下去的耐心。
也有真心觉得好玩的,比如《上古卷轴5》《辐射4》,但是游戏体量太大,玩着玩着就倦了,到后来每次鼠标放在桌面图标上犹豫好几秒,最终还是放弃了打开。
工作了两年,手里有了点闲钱,脑门一热买了一台PSV2000。那时已经快到16年,PSV早已是公认的“宝石V”,而我买来的意义也很不明,仅仅是用来打无双。完了两个月后就一直放在家里吃灰。
于是我陷入了一个不断开坑又不断弃坑的怪圈,听上去好多游戏都玩过,实则都是只开了个头,离通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与其说是玩过,倒不如说是“摸过”。虽然我也认为这样不太好,但心里却有个声音在说:这不过只是个游戏,浅尝辄止就行了,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就这样混混沌沌地过了好几年,直到2017年。
关于玩游戏的新开始
首先要感谢steam,这家以前玩DOTA2时捆绑安装觉得挺烦的平台,在2016年全面攻入国内市场,每一次打折的力度都让人觉得这些游戏像不要钱似的。加上工作了五六年的我,也有了一些经济积蓄,于是开始购买正版游戏。不得不说,玩正版的感觉的确是让人有一种“蜜汁优越”,不仅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定感,在体验上也不再像盗版游戏那样报错连连。加之经常上steam,也潜移默化地记住了许多单机游戏的名字,不再像以前道听途说一些零散的名字,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去寻找下载资源。
于是开始关注一些游戏新闻和国内的游戏媒体,诸如VG、游研社、STN快报等,获得信息的来源不再仅限于游民星空。心中记住的游戏名字越多,想玩游戏的心就越是强烈,于是重新捡起了PSV。然而无论是机能还是画面上,PSV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了。终于在2017年春季先**了3DS和PS4。
3DS一直以来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听到口袋妖怪、塞尔达、火纹、MH、逆转裁判等一众游戏是多么多么优秀,但由于它们总是独占的原因,却一直难以高攀,心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在3DS上打开的第一个游戏就是《精灵宝可梦:太阳》,填补了我多年来只在PC模拟器上摸过一点点这个系列的遗憾。
1.《火焰纹章回声:另一个英雄王》
然后是2017年同步推出中文版的《火焰纹章回声:另一个英雄王》。小时候玩过的战棋类RPG只有《曹操传》和某黄油(手动狗头),并且总是难到卡关。但这次的火纹新作却让我沉迷其中,时常发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叹。总的来说,《火焰纹章回声:另一个英雄王》是乐趣与难度并存。作为一款SRPG,它比传统回合制RPG更加丰富和多样,整个战局走向可以千变万化,并且需要去思考如何合理配置兵力和行动路线。
同时,地下城模式也极大地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可以像传统RPG那样走迷宫、开宝箱,增添了对游戏的成就感。不过越到后面,迷宫里的劳累值就会愈加成为阻碍前进的障碍,变相增加了游戏的难度,略有些许不爽。
还有一点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同时上场参战的人物超多。搜集不同的战斗伙伴,并让他们上场战斗是我个人的一大爽点所在,这是最多只能参战4人的传统回合制无法做到的。看着自己在各地招募而来的伙伴为你而战并且不断成长,心中无比满足。
2.《神秘海域4》
比起3DS,PS4在我的心中更像是一个“邻居家的大哥”。历代Playstation一直追求的是当世代最优秀的画面,打造大片级的视听效果,总是给人高大上的感觉。外加小时候进游戏厅玩PS、PS2的多半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因此才留给我这样的印象。
入PS4的同时也买了必玩大作《神秘海域4》,一款让我惊叹游戏不愧是“第九艺术”的游戏。和《火焰纹章》这类日式RPG不同的是,《神海4》追求的是纯电影化的视听呈现,无论是故事、镜头、人物表演还是BGM,都让我恍惚间以为自己在看一部好莱坞大片,配合一对好点的音箱效果更佳。而同时,《神海4》并不会因此丧失游戏的乐趣,爬墙、解密、潜行、枪战、追车等元素样样俱全,让你能够亲身走进这部大片中去。而这是电影本身绝对无法办到的。
此外,内森·德雷克作为该系列的男主角,也的确是个很有魅力的人物,拥有一副永远摔不死的体格和在哪里都能开几句玩笑的乐观心态,并且有强烈的个人动机,这样的角色让人很难讨厌得起来。为了补完德雷克的故事,我还入了PS4版的神海1-3高清合集,以及PSV版的黄金深渊,2017年里通了《神海1》。
3.《黑暗之魂3》
关于这款游戏,我已经在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感想了,它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恰好对上了我的胃口,而具体的优秀之处应该也不用在这里赘述了。
总之我是不吝用任何溢美之词去称赞《黑暗之魂3》的。不仅是因为游戏本身素质好,更是因为它让我找回了对游戏丢失已久的热情——真正的沉迷其中,字面意义上的废寝忘食。想想这辈子,能够真正让人沉迷的事情又有几件呢?
所以《黑暗之魂3》也是我在PS4上第一个拿到白金奖杯的游戏。
不说了,我现在已经在等5月24日的《黑魂1重制版》继续传火了。
4.《血源诅咒》
因为《黑暗之魂3》而喜欢上了魂类游戏,首先当然是要体验一把“秒天秒地”的《血源诅咒》。说真的,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玩上两部From Software制作的魂系列游戏真是一种福分。
两部作品风格迥异,也有不少共通之处。一定要比较的话,《血源》比《黑魂3》的人物造型更时尚,系统更简单,战斗更爽快,整体氛围更加黑暗压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血源》里的BOSS难度普遍超过《黑魂3》,比如初始BOSS神父加斯科因,那疯了一般的攻击欲望远远超过古达子,是所有新人的噩梦。而其余许多BOSS,也是个个造型清奇,还总是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吼声,让人还没开打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而到了DLC,路德维希、科斯孤儿、劳伦斯,更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我十分佩服From Software的一点是,在这个以播片和开放世界为潮流的本世代,还有开发商愿意冒风险逆潮流为之,做一个故事全靠猜、打斗全靠磨,专找玩家不痛快的游戏。但这个度又把握得相当精准,尽管困难,却又会定期给玩家奖励。就比如在禁忌森林里走到山穷水尽几乎要放弃时,却又打开一扇铁门回到了来时的路灯,一股温暖涌上心头;也比如在挑战了老王无数次后,终于学会枪反将他成功屠杀,你真切地感到自己成长了。再不济的,你也可以不断给人物升级、强化装备,然后你就会发现一刀砍在宇宙之女身上,血条掉了好大一截,这感觉也是无比爽快。
想起小时候看到一些游戏宣传片,画面上往往在砍一个超大的BOSS,可能有的是虚假宣传,而有的我没途径玩到。如今玩起魂系列作品来,恍然间想起那时候的望眼欲穿,竟然有些感动。
5.《超级马里奥:奥德赛》
本来并无打算在2017年内入NS的,毕竟已经在游戏上投入了不少money,并且手里囤了一大堆游戏。但任天堂这次的攻势却实在太猛,几部独占大作不断刷新全球游戏的历史排行,在中文化进程上也是喜讯连连,着实让人心动。于是最终还是没有忍住钱包,在11月把NS抱回了家。顺便还入了它的护航大作——《超级马里奥:奥德赛》。
《奥德赛》给无疑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这个游戏几乎抛弃了剧情,也没有太多对抗性的内容,“搜集”这个在很多3A大作里用来强行增加游戏时长的要素反而成了它的核心所在。
而要达成“搜集”的手段,更是充满趣味。既可以像传统马里奥那样发挥你高超的跳跃技能,也能使用本作的最大卖点——扔帽子。帽子同时充当着攻击、助跳和附身的功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玩法,也降低了游戏的门槛,增加了对玩家的友好度。
但不得不说,《奥德赛》依然是相当硬核的。多玩一会儿就会发现,游戏难度自然而然地被分为了从简单到困难的几个层次。普通玩家浅尝辄止即可体验到欢乐,但要想实现全搜集,也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箱庭式”的设计让一块小小的空间里埋藏了大量的隐藏物品,想全部找到必须要掘地三尺。有的东西则需要娴熟的操作才能拿到,否则只能望着它在对面干瞪眼的份。
我并没有试图去搜集《奥德赛》的所有月亮,这个游戏对于我来说,并不会像魂系列那样让我深度沉迷进去,然而这并不影响我认为它很好玩,是回归游戏本源最纯粹的“好玩”,而这已经够了。
6.其他
其实今年还玩了不少其他游戏,不一定都是通关的。没通关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觉得不好玩,比如《地平线:零之曙光》,属于画面美但玩法较为乏味的;有则是2017年结束了还没通的,比如《黑暗之魂2》《刺客信条:起源》等等。
写在最后
粗略统计,2017年这一整年下来,我总共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接近500小时,新增的游戏在50个以上。经过这一年的洗礼,我对游戏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从前我认为游戏的作用仅仅是寻求放松、打发时间,现在看来,休闲固然是游戏很重要的一大属性,但绝不是唯一属性。我开始不得不正视起“第九艺术”这个名词,以前我觉得把游戏称作艺术未免太过夸张,现在却不得不承认,游戏当之无愧是一门艺术,并且还是融合了美术、文学、建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它带给人快乐,带给人美,更重要的是,它带领我走进一个又一个平行世界,体验到一段又一段别样人生。在游戏里,我曾是一名屠龙的勇士,也是探寻古老遗迹的冒险家,是狩猎苍白之血的猎人,还是拯救公主的水管工……人生仿佛延长了好几倍。
或许有人会说:“游戏再怎么好,也都是假的,玩游戏的人都是在逃避生活。”我想说的是,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没有任何人能帮你定义。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做你喜爱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目录
鱼 1年前
连虎修 [作者]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