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没有闲到有资格玩游戏的程度,但是确实需要休息下,花了两个周六把 the last of us 本篇和 dlc 都简单难度通了一下。虽然已经是个老游戏了,但是一直很注意绕开剧透,所以还算是比较完整的一周目体验。一直觉得乔尔在最后关头后会死,所以全程都在为乔尔之死做心理建设,结果 I swear 之后就出字幕了,竟然还有点小失落。
关于这个游戏,音乐、场景、配音、战斗、交互等等所有元素都很恰好,ign 给了满分,我也想不到能有什么有新意的夸法。只有几句废话:
1. ISH 和下水道营地
整个流程里,给到最多震撼的应该是 sewer 这一段。ISH 的字条喜欢全用大写,辨识度特别高。大概找到第二张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强烈的愿望,真到末世了,我希望活成这个样子。ISH 最初扩展成员时的想法也是希望讲的冷笑话能有人听,一看就不是什么有助于提高存活率的正当理由。之后营地里人多了,就又建了雨水收集设施、淋浴和厕所隔音,给床搭了帘子。ISH 附近还有两本《原始星芒》,世界末日了也要看漫画。并且在这个世界观之下,大部分团体都看不到孩子。因为小孩需要分心照顾又无法提供战斗力,只能成为团队的拖累。但是 sewer 营地不仅有孩子,画上了门框,找来了足球;孩子们有水枪玩,有课上。世道虽然艰难,但是也真的是为了活成一个人尽了最大的努力。
2. 血溅圣玛丽亚医院
为什么一定要杀医生呢?尝试了用砖拍晕,拍不晕,切到最弱一把枪射膝盖,还是一枪倒。为什么能毫不犹豫对 Marlene 开枪?因为怕之后要打架,逼着自己救 Ellie 之前把地图搜刮了一遍。Joel 也跟着看了 Marlene 的日记,听了录音,走就走吧,为什么要这么痛下杀手?Marlene 之前有无数个机会让 Joel 直接死在底楼,但是人家不是猎人,想着多少有点交情并不想滥杀,结果换来这种回报,简直武松血溅鸳鸯楼。
另外,Marlene 的留言的对象都是 Anna,Ellie 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也说明她们两个关系也非常近,至少彼此是相当信任的好朋友。Joel 这么搞,希望续作里对后果有所交代。
3. left behind
我 FFF 团团员要点火了…………
算了,不忍心。
希望 Ellie 以后能玩到街机,能当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