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硝烟散去,笼罩的阴云中穿过一丝细微的光芒,照亮了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传令使者 — 《战地风云1》(上)
前言
战地1:DICE的追古溯源?
曾几何时,EA有着每年拿出一款FPS来对抗动视使命召唤系列的习惯,而被EA拿来对抗使命召唤系列的则是《战地》以及《荣誉勋章》系列,这种轮番交替上阵的模式随着2012年《荣誉勋章:战士》的商业失败而告吹,EA随后冷藏了该系列并且解散了开发组Danger Close
也因为如此,对抗《使命召唤》系列的重任也就独自落在了《战地》系列上,DICE也成为了EA内部唯一炙手可热的3A FPS制作组,由于《荣誉勋章》系列的缺席,EA又不能将年末的市场拱手让人,于是正统续作《战地4》推出的速度比以往要更快,而它的对手使命召唤实际上是由3个不同的制作组各自开发3年,从时间上来说可以说非常宽裕。
而在上市之初,《战地》4首发的许多瑕疵与网络不稳定也让这部作品看起来有些准备不周全,而在之后借用战地这个IP,由《死亡空间》开发组Visercal开发的警匪题材作品《战地:硬仗》也遭遇了开发进度上的问题,延期了大半年,并且最终成品的质量和市场反响只能用平庸来形容。这一切很难让人不担心EA的急功近利商人本质会加速榨干战地这个IP。
所幸,在经历了EA管理层之间的换血后,EA这个多年被连续评为北美最差公司的企业似乎有所改变,更重视产品的价值,优化体验与增强玩家之间的互动,而且DICE随着不断改进升级寒霜引擎,产品质量日渐成熟,制作效率也大幅上升,并且伴随着Respawn Entertainment的再度加盟,外加获得了星战游戏IP的改编开发权,意味着可以给予战地系列更多的时间来打磨,也能有效避免玩家的审美疲劳与对战地系列的过度压榨,某种意义上来说,EA几年前缺少有效王牌与使命召唤系列对垒的尴尬境地已经得到改善,Respawn Entertainment的《泰坦陨落》以及DICE改编的《星球大战:前线》均大获商业上的成功。
而在得到了更多时间后。正统战地系列终于在DICE的手中再次回归,不管是《战地1》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命名,还是将题材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某种意义上突显出了DICE的意图:回归初心。而这也源于DICE与Refraction合作制作的第一款游戏——《飞鹰行动》,它也是战地系列的前身,战场同样设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战地1的主题毫无疑问就是一次回归本源的致敬。
表现力
寒霜引擎火力全开
得益于DICE日益精进的效率以及在《星球大战:前线》开发后的技术积累。对于Frostbite 3引擎的掌控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战地1在技术层面的表现可以用完美无瑕来形容。画质方面无可挑剔,漫反射,粒子效果,纹理质量,光照这些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画面效果几乎全是业界顶尖水准,地图环境多变,从葱郁的阿尔贡森林到黄沙飞扬的西奈沙漠,诸如沙尘暴,暴雨和雾气等天气效果也让不同地图呈现了别样的视觉效果。游戏中的西线战场表现力更是一骑绝尘,远远甩开了其它类似题材的游戏。难能可贵的是,它同时满足了中低端用户至高端用户的体验。比起各种仓促上市而导致优化翻车的3A大作,战地1即使在低配下跑出的画面依然相当不错,而在顶配下也能充分利用硬件性能火力全开。而且游戏中极少出现各种撕裂以及小卡顿等影响体验的BUG,整体体验流畅顺滑。就连以往经常被拿来嘲笑的枪模也有了长足进步,枪体还会随着环境变化沾染上雨水以及泥泞效果,可以说一雪前耻。(比Beta测试时要合理)。
游戏画质相当不错
同时配合上战地系列一直以来极佳的音效处理,子弹与炮火声仿佛就如同真的在你耳边炸开一般,倍增代入感。与此同时游戏的主题曲也不再像战地3/4那样采用电音处理,而是使用了更能烘托历史厚重感的交响乐以及大量人声合唱。这毫无疑问是自《战地1943》以后本人最喜欢的战地主旋律。
单人战役
不再是鸡肋的附属品
不同于以往战地系列的作品,《战地1》的单人部分采用了新的章节式,将传统作品中连贯的故事改成了5个小章节,分别以协约国方5个不同士兵的视角来展现发生在各地战场的故事。当然,由于DICE在过往作品单人部分的“斑斑劣迹”导致主流受众群对战地系列的单人部分都是不抱什么太大希望的。但是本次战地1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正名了。
5个小章节分别为独立的故事,章节时长控制在40~60分钟,这种多线视角叙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DICE一把故事讲长就容易露出马脚的毛病。少了需要在剧本上大动心思的功夫,剩下的就是关卡设计和气氛刻画了。而后者正是战地系列一向的强项,出色的画面与音效,再加上一些煽情的过场动画。这些要素的调和成功使得单人战役中不乏令人动容的时刻与印象深刻的大场面。而关卡设计上,由于士兵视角的不同也显现出了差异性。从护送Mark V坦克穿越前线到英军飞行中队与德意志帝国战斗,甚至是与阿拉伯的劳伦斯一同反抗鄂图曼帝国。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不同的玩法。任务类型从隐秘的渗透到激烈的正面作战一应俱全。比起它的前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英国飞行员章节是整体水平最高的1章
拥有进步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不意味着本作的单人部分就上升到“优秀”这个级别了。由于每个章节长短不一,导致部分章节的人物情绪刻画显得有些过于突兀。反而使得玩家难以建立起真正的感情维系。诸如意大利与传令使者章节的人物情绪发展过快就显得有些不自然,这也导致《战地1》的单人部分水平是不统一的。同理,水平不一也体现在了关卡设计上,既有英军空军章的热血大高潮场面,也有一些颇为乏味又冗长的潜行关卡——同时有些关卡地图就是拿联机部分简单的改了一下,比如阿拉伯章节的最后一章完全就是西奈沙漠照搬嘛。不过单人部分还有不少的野战百科可以收集,打通后也会解锁一些多人部分的内容,给人的动力多少比《战地4》要大得多。
意大利章节就稍显突兀
多人模式
传统的战地体验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地一直以来都是以多人部分为主而发展至今的系列,大规模对抗,多兵种,载具大战这几个特点被一直流传下来。外加从上世代《战地:叛逆连队》开始继承的Destruction系统以及从《战地4》中继承的Levolution系统。战地的多人部分可以说已经进化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了。
虽然将题材设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游戏的整体节奏并非许多人想象的一样就是在堑壕里拉栓互阴(有些人曾经期待节奏接近红色管弦乐2这样的游戏)。为了保持游戏足够的爽快性,DICE加入了大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没有大规模实装或是实验性质的武器,因此游戏中大部分时间玩家还是在使用半自动/自动武器,爽快度有所保障,整体节奏比起传统的战地游戏差的并不多。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说——这就不太真实了,不过考虑到战地系列毕竟是一个千万销量级别的IP,若是为了拟真性而牺牲娱乐性毫无疑是个不划算的买卖。此外即使DICE绞尽脑汁的找来了在当时还算“黑科技”级别的武器来填充武器库,但是它的整体数量还是难以与现代战争与未来战争题材的游戏相比,大部分兵种的武器替换很多只是简单的换了个瞄具,这也是限于题材的一个小遗憾。不过在花哨方面嘛,本作的Battlepack里面可以开出各种“传奇”“精英”级的枪械皮肤,也是多少显得有些魔法了,不过好在不影响平衡性。
Battlepack中开启的枪械皮肤,可以拆解
不过在载具方面本作倒是进步较大,虽然看似简陋笨重但威力十足,从双翼机到巡航坦克应有尽有,在乘上载具时也有更为直观的进入动作,增添了一份代入感。此外在游戏一方出现大劣的情况下,进入战场支援的“钢铁巨兽”成为了本作的新要素。诸如铁公爵级战列舰以及齐柏林飞艇。这些怪物拥有极强的火力与生命力,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效果。玩家也可以分开破坏载具的不同位置来让它们瘫痪,不同的装甲区受到的伤害也不同——比如玩家可以毁坏坦克的履带或是飞艇的炮塔来让它们瘫痪。
看着这些巨兽毁灭的场景是震撼的
兵种方面,除了系统传统的医疗/突击/支援/侦查等4大职业。还引入了新的特殊兵种,在地图上分部的据点或是出生点里有机会成为这些兵种。他们携带的装备与普通兵种不同且不可获取。诸如威力强大的喷火兵,反坦克兵以及能同时携带补给包与医疗包的骑兵。另外每个主武器上配置刺刀的职业都可以发动“刺刀冲锋”可以发动相当一段长距离的冲刺,并秒杀被刺的敌人。不过要是没刺到短时间会不能再冲锋——而且由于判定比较灵敏经常会出现刺不到,与敌人擦肩而过被反杀这样的情况,十分尴尬。
首发提供的9张地图除了战地传统的征服/TDM/突袭这样的模式外,还加入了诸如战争信鸽这样的新模式,有点像是强调资源抢夺的TDM。但这不是本次战地1的重点。本次战地1新引入的Operation模式才是真正的大头。双方分为进攻方与防守方,进攻方要在有限的兵力内夺下敌人镇守的防线。一道防线由多个据点组成,同时夺下这些据点才能算攻破1道防线。只有在兵力值耗尽前攻下全部的防线才算攻方胜利。攻方一共可以发动3轮攻势,第一次攻势失败后会提供强大的钢铁巨兽前往战场支援。若是守方在先期攻势中就失去过多防线的话,后续的强大的攻势就会很难应对。这个模式融合了征服以及突袭模式的优点,既体现了传统征服的策略性,也体现出了突袭模式的紧凑刺激感,不可错过。
行动模式推进示意
最后,很多人可能对《战地1》的售价颇有微词,其实这只是3A作品的正常售价(60刀)而已,只是因为近年来Uplay以及Steam都有对国区针对特定售价,而EA还没跟进,所以看起来就很贵。事实上《战地1》的原版售价并不是问题所在,而是体现在DLC上——相比起战地3/4时,首发地图缩减,预购地图缩减,以及高级年票的内容缩减(原本每个年票后续提供5个资料包,而战地1缩减为4个)价格不变,内容却减少才是真正体现了EA贪婪吃相的地方。(至于法国和俄国卖DLC这种事我已经懒得喷了)
评分(9.0/10)
+极佳的画质,音效,与氛围
+流畅稳定的射击体验
+刺激的Operation模式
+追根溯源却显新颖的一战题材选择
+叙事手法有所进步
-单机依旧疲软,关卡水平不稳定
-DLC以及部分设置圈钱意图过于明显
?:出于游戏性考虑,部分一战设定只是点到为止。
总结
作为年末三大顶级FPS对抗的先锋,《战地1》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当其他射击游戏将题材和战场延伸至未来以及外太空时,战地1反而将时钟往回倒拨。它是战场上的传令使者,讯号弹划破天际,再次点亮了那个充斥着残酷与硝烟的一战战场。这里没有花哨的高科技装备,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超人战士。有的是轰鸣的钢铁巨兽,堑壕中赴后继的士兵,炮火连天的战场。《战地1》是多年以来素质最令人满意的系列作品,叙事手法的大幅进步,顺畅的优化与出色的画面,看似古董至极却演绎出新颖多人玩法的1战题材与刺激热血的Operation模式,这些都使得战地1成为了年度最佳FPS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即便战地1出于游戏性考虑,并没有像有些玩家期待的那般注重还原真实的1战气氛,题材的限制也使得它的武器内容比起正统战地作品有所削减。但这依然是所有战地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作品,完善而庞大的联机群可预见在将来也会保持足够的生命力。
下篇 (待更新)
钢铁神兵——泰坦陨落2(中)
旧国之王——使命召唤:无限战争(下)
Yoge 1年前
孤岛上的眺望 [作者] 1年前
Yoge 1年前
发布
南宫烨云 1年前
孤岛上的眺望 [作者] 1年前
南宫烨云 1年前
发布
孤岛上的眺望 [作者] 1年前
南宫烨云 1年前
孤岛上的眺望 [作者] 1年前
南宫烨云 1年前
王杨 1年前
发布
EoniAno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