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9-03-18 09:19:43
狂气系galgame中的理性光辉——重审さよならを教えて
sayo教作为三大毒电波之首,每次讨论中被提起时对推过的玩家和道听途说的云玩家来说都无外乎是早已其根深蒂固的狂气印象。逢魔之时下由“无意义记号的罗列。无意义语言的增殖。无意义行为的重复。”堆砌而成狂气迷宫,毫无疑问将男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Sayo教年代久远,以精神分析,社会背景分析,业界发展为首的各种解析已经将sayo教剖析的差不多了,在这里就不多去赘述剧情了。时隔这么多年还要评sayo教的原因就是想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游戏本身着重将笔墨用于渲染疯狂,但在这狂气迷宫中却无处不提醒着玩家保持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sayo教的狂气只是其理性的烘托,sayo教作为狂气作品对理性的追求却要远超于一般向游戏。可以说,sayo教这座狂气迷宫就是为了让玩家通向疯狂尽头的理性而存在的。
游戏开场以男主视角的梦作为序言部分,在此之中,除男主以外的所有登场角色均说出了再见。那么这些话是对谁说的呢?游戏大部分时间是男主视角,序言部分也是男主独白,那么这些再见的话语的诉说对象自然而然是男主。再见作为告别用语,一般而言是双向。那么没说这句再见的人应该是男主,但是在睦月线最后男主明确说出了再见。那么应该说再见的人是男主是自相矛盾的。而在ed的cast中,最后的人并非作为主角的人见,而是触目的and you。这出现在cast中表明作为读者的“我”而非作为人见的“我”才是真正的主角。人见(ひとみ)可能如其名一般只不过是作为视角(瞳)来引导读者。应该说再见的是屏幕前的读者,而这话语的对象是所有登场过的游戏角色,换言之为游戏本身。
如果对sayo教的理解如上述出发,那么读者与男主的代入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割裂的,读者虽然以男主人见为视角但是实际上是独立角色。但是这种割裂的关系的发现基本上要从二周目开始。游戏中对幻想角色的描写都有留下蛛丝马迹来让读者去推理幻想的原型。男主是分不出妄想与现实的,但是作为读者却能够通过文本叙述来判断。这种理性判断越是在狂气的描写中越是突显,作为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需要不断做理性判断当前所读文字是关于现实抑或是妄想的描写。在读者与第一人称代入视角割裂的情况下,读者不断对文本描述进行理性判断,这不仅是与文本塑造的角色保持了距离,更是与文本自身保持了距离。
在游戏后期有一段医生与男主关于马里奥的讨论。医生认为马里奥是嗑药过度产生幻想的嗑药男(男主精神分裂的原因就是落榜加上嗑药过度,暗示男主自己也是如此),男主则认为马里奥的妄想马里奥并没有责任,如果自己是马里奥,那么就有人在操作他。从这段讨论中可以明显看出游戏的自我意识,作为游戏本来应该尽量规避对游戏本身虚构事实的描述。如果顺应本文最初的思路,这一段开始读者作为角色的身份已经浮出水面,暗示读者的独立性以及接下来对读者理性思考与推理能力的挑战。这段讨论后就进入游戏后期最让人疑惑的“拯救公主”的部分,错乱的场景,碎片化的信息与男主胡言乱语中的似有似无的现实意义无时无刻都在调动读者进行理性思考。
如果sayo教只不过是单纯渲染狂气,想通过独特的视角来表现精神分裂患者的内心,那么结尾的实习医生结局就显得有点黯然失色。男主最后从实习教师的妄想脱离,但却陷入实习医生的妄想。妄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的缩短,是恢复的征兆,还是堕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渊?个人觉得结局更像是在揭示读者的处境,读者通过理性思考走出了狂气迷宫,作为玄学侦探解明了这个疯狂错乱的故事,究竟是深知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而体现出来的自我理性,还是说这种所谓的理性不过是更加接近现实但是更加黑暗的妄想深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