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敖厂长被威胁”一事想到的

黑狗布雷特

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7-03-13 02:16:46

评论 4

Doom Liang 1年前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
创作总根于爱。
杨朱无书。
创作虽说抒写自己的心,但总愿意有人看。
创作是有社会性的。
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
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要自杀的人,也会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
但遇到澄静的清池,凉爽的秋夜,他往往也自杀了。
凡为当局所“诛”者皆有“罪”。
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
法三章者,话一句耳。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体,立刻想到***,立刻想到**,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摘录自《而已集-小杂感》作者鲁迅

奶牛巨王 1年前

一直有追敖厂长的视频,特别是名气没这么大的时候评论哪怕不切中要害也总显得中肯。但后来名气渐大了,厂长涉及的范围里有了那么几款国产游戏,评价的时候厂长仿佛成了超级新玩家,这家好,那家不好。总让人觉得厂长玩得游戏少了,仿佛往期视频里的都不是他,不敢往利益方面想,因为要往那处想国内市场真的太黑了。但这次的事情却也因为这过往的经历,也许并没那么可怕,也许就是炒作罢了。国产游戏销量不好可以炒作被某某网站破解,网红人气不够可以炒作被男友打爆假胸,希望只是诸如此类罢了,愿厂长平平安安,发财发大财。

迪波威 1年前

页游还真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居然那么多人认为游族是在洗钱

CatinTheBox 1年前

我觉得大家可能对这个事情过于敏感了,首先页游市场的目标玩家和核心玩家大相径庭,这也就导致了敖厂长这类国内核心玩家对页游市场的不理解。
同时由于近几年资本市场对游戏的青睐导致游戏行业大量泡沫,例如今年棋牌类游戏火爆导致一个只有一款上线半年产品的公司都能卖出8个亿的天价,同时金融资本市场的暴利属性导致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转向资本运作,借壳和炒壳的情况越来越多,资本获利在游戏公司盈利比重也是越来越高。但是这种盈利很大程度上不透明,甚至公司内部员工也很难知道。这样夸张的盈利和业绩背离的情况对于外界玩家来说极不合理(确实不合理),所以各种猜忌和谣言四起,这也就诞生了“洗钱说”。洗钱说这个说法由来已久,最早从史**的征途就开始这样的传言,一直到现在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说法了。
同时国内核心玩家长期以来不被画作国内游戏厂商的目标群体,这样的长期忽视使得国内核心玩家群体对国内厂商产生了了巨大的“怨气”。这次事件只不过是这种“怨气”的集中爆发。
就近期来看,这次事件难以引起什么实质性的变化,非目标群体对游戏公司的印象微乎其微,难以撼动整个游戏和资本市场。除非是一次“雅达利危机”式事件,不过目前国内没有类似的征兆。
再来说一说国内被骂的最惨的“策划”,国内来说策划权利和对游戏的影响远没有玩家群体中想象的那么大,一般来说一些公司中高层需求甚至运营和渠道需求都是不得不做的内容,基本上国产游戏都是处于一个命题作文的状态,至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见过有立项权的策划。
最后关与国内现状在近几年内恐怕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但是现在手游已经进入饱和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枯竭,随之带来的是买量,刷评价等等行为的成本上升,一个手游买量价格已经从12年的每人几毛钱到现在每人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于是乎看到16年的小型公司挤出,看到17年的中型游戏公司压力,现在虽然大渠道和大公司还没有太高的盈利压力,但是运营成本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状况和十年前不同已经是一个民智将开的时期,所以从长远来看手游热潮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平台和增长点,国内游戏行业势必会经历一次巨大的动荡和洗牌,之后恐怕会不得不回到核心玩家的道路上来。

登录奶牛关账号即可参与讨论

黑狗布雷特 的更多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The Game Bakers在2016年推出了一款砍杀类动作独立游戏《Furi》,节奏极快,战斗异常刺激,一经推出就上了PS+会免名单,但因为当时的我对诸如《泰坦之魂》这类高难度动作游戏并不感冒,因此这款游戏也是浅尝辄止 ...

更多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嵌入内容
复制以下代码可将该奶牛关内容分享到其他网站。
预览
复制地址
复制以下链接可将该奶牛关该内容分享到其他网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