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6-12-17 14:24:13
什么样的游戏才能称之为“第九艺术”
电子游戏早在七十年代由于八位元的个人电脑出现而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随后由于极强的包容性被评价为继绘画、雕刻、音乐等八大艺术之后的“第九艺术”,反观现在有多少电子游戏对得起这个称号呢?
我们在玩什么?
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电子游戏的平台是越来越多,包括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手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成为了各大厂商新的赚钱利器。
“不管什么样的垃圾手游都能赚钱,反正都是捞一波就撤。”某位同事曾经如是说。
不可否认确实非常多的手机游戏都有着这样的病态,这能称为“第九艺术”?
而在手机游戏普及之前,我们玩的更多是PC平台的网络游戏,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氪金。
国外非常火爆的主机游戏由于没有正规渠道的引进我们很难在国内接触到。
为什么我们接触不到“艺术”
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杰克,那时候我在疯狂地氪《地下城与勇士》,却不知道怎么去给更喜欢的明显质量更优的《新鬼泣》予以支持,因为我是买的盗版碟。
我们在国内能接触到的游戏,80%都是些“所谓”游戏大厂的游戏,腾讯、网易恨不得在你拉屎的时候让你一抬头就能看到王者荣耀和阴阳师的广告。
“腾讯哪是做游戏,就是卖游戏”又有位同事如是说。
是啊,无论是腾讯还是网易有着广阔的市场资源,期初也不是做电子游戏起家,对他们而言,能赚钱的游戏就是好游戏。
甚至很多游戏媒体都是他们手中的资源,所以你很难看到有说阴阳师或者王者荣耀不好的媒体,因为这之间有着不可描述的PY利益关系,所以很多人才宁可去相信一些自媒体吧~
越来越机智的玩家
说起自媒体,最近就有个小伙伴收到了B站up主渗透之C菌的影响非常深,由于杰克也蛮喜欢所以跟她聊了些,注意她是一个上初中的女生而已。
“C菌喜欢的,我一定也要去玩”她如是说。
相比年龄更长一些的大部分玩家沉迷于王者荣耀之类,这样的年轻玩家有着更高的辨识度和远见,他们接触了更多优秀的游戏作品而不是被商业广告蒙蔽双眼。
当然可能大部分得益于B站的自媒体,根据B站的年龄层,我想未来的玩家一定是非常机智的,有自我辨识度的。
越来越强的版权意识
说起版权肯定有人会想到什么腾讯的抄袭啦之类的,没错,可能确实他借鉴了其他游戏的思想甚至就是换了个皮,但是比这更严重的就是他换皮还能占有大片的玩家。
今年早些时候Pokemon GO在新西兰和澳洲第一时间上架,随之而来的是国内PMgo直播的兴起,他们不是飞出国门去抓宝可梦,而是开启了飞机(虚拟GPS定位),甚至是破解游戏。
那时候杰克刚好接触了一些资深的口袋粉丝,他们集体向任天堂请愿,杰克也予以小小的支持,然而还是不了了之。
中国的游戏市场是不是毁在了这些破解和无版权意识人的手里呢?任天堂的游戏八国语言没有中文是不是值得人们反思呢?说起版权又得说前段时间国产游戏《艾希》的事件了,游民星空一遍说要采访游戏的制作人,一边在自己的论坛放出了游戏的破解版本。
这可能就是国内游戏制作人现状的缩影吧,没有像TX一样大把的市场资源还要担心被三大妈等流氓网站破解。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样的游戏才是“第九艺术”
最近SCE的《最后的守护者》(The Last Guardian)一定是能称之为艺术的作品,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或者是游戏的内容,给人们带来的反思,因为杰克最近刚刚视频通关,所以印象深刻。
类似的游戏当然还有大漠中探索的《风之旅人》,黑暗阴沉的《Inside》,手机游戏《纪念碑谷》等等。
当然一些知名大厂的3A大作更是不用多说,杰克最喜欢的还是育碧的游戏,最早在杂志上看到刺客信条的一代,真正粉育碧实在大革命上架之后(有点奇怪),但是莫名喜欢大革命这一作,现在在玩看门狗2。
当然并不意味着游戏画面好的才能称之为艺术,任天堂表示不服,一向以游戏性见长的老任有《精灵宝可梦》《超级马里奥》等经典IP呢。
独立游戏=第九艺术?
“我们现在都不想称自己为独立游戏制作人了”曾经一位独立游戏制作人这么回答杰克。
为什么呢?因为当玩家开始有意识去看好独立游戏的时候,很多无良厂商开始各种假借独立游戏的名号开始搞事情了。
独立游戏的现状其实与独立音乐非常相似,作者像雨后春笋般涌出,所以很难辨别谁优谁劣,孰真孰假。
其实有个最简单的办法,我们只看作品好了,看你的游戏或者音乐是不是符合我的胃口。
发现写的有点多
其实作为一个游戏玩家大可不必去想得太多,玩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自得其乐,不影响生活,以自己的经济实力氪金,不影响他人,然后能获得满足,这就够了。
目录
zhangguanru 1年前
冷秦人 1年前
发布
Ranger 1年前
发布
黑狗布雷特 1年前
发布
Zero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