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6-12-07 16:29:01
【授权转载】国产单机RPG的盛衰25载(二)
作者:红小菱 taptap编辑
转:鼎盛时期的百家争鸣(90年代末——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末与21世纪初,不仅是公元年的一个分水岭,国产游戏也开始了更迭换新的局面,百家争鸣的佳作开始逐渐被众玩家知道、认可,国产RPG迎来了鼎盛时期,同时暗潮涌动下的转变也在悄然生发。
1995年左右,处于计算机设备的更迭时期,DOS 系统被紧接着 Windows 系统取代,软盘逐渐被 CD 光盘取代。这一次设备的大更迭,也引发了游戏界的一场大风暴,其实这场风暴不只是国产游戏界,而是让整个电脑产业界重新洗牌。无数的大公司因为这场风暴而关门,能够顺利度过的公司,则在此次风暴过后重整壮大。
90年代末,大陆第一批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开始担忧起了孩子的成绩问题,因为这一时期,推出了家长看来令孩子“玩物丧志”的大批量国产电脑游戏。
时隔多年的精讯《侠客英雄传》续作
在第一时期介绍了,可以说第一款 RPG 的起点是精讯资讯的《侠客英雄传》。1997年,《侠客英雄传3》由精讯资讯推出,游戏继承了传统RPG的模式,几乎单线的剧情很容易上手,故事内容承接一代,加入了当时看起来很精美的战斗动画。这部作品改掉了 RPG 的通病之一:没有了恶心的迷宫,不过踩雷式的升级模式确没有改变。游戏新增了挖掘、铸剑和配毒的系统,扩展了游戏玩法系统。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战斗画面,全屏的战斗动感十足,令人激动不已,各种招式眼花缭乱,声光效果俱佳。当主角施展惊心动魄的究极技紫霜剑法时,光一次攻击的动画就长达十几秒种,这一招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所有招式的动画!最主要的,这一款游戏,还是建立在DOS系统下的,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绝不逊色于WINDOWS平台下的游戏。只可惜,这一款游戏发行的时间与《仙剑奇侠传》只相隔一年,完全被后者的大红大紫给掩盖,不为人所知。但是玩过的人,多半会说这是一款精品游戏,从游戏动画到游戏剧情再到游戏的音乐,都不会比《仙剑奇侠传》差到哪去。
汉堂王牌《天地劫》三部曲
上一阶段的“新贵”汉堂国际,在《天外剑圣录》收获成功后,汉堂于1999~2002年之间,出品了以神怪、玄幻、武侠为题材的《天地劫》系作:正传《神魔至尊传》、序传《幽城幻剑录》以及外传《寰神结》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口碑最好的是《幽城幻剑录》,这部作品成为如今不少游戏人早年立志投身游戏行业的标杆作品。
天地劫系列存在着令高端玩家津津乐道的,是它颇高的游戏性,不像大宇主剧情的RPG,汉堂的作品更偏向高端、策略和技术,以“高冷”态度去寻觅玩家里的知音。
然而,汉堂在受到 DOS 转 Windows 那场风暴中元气大伤,而《天地劫》仅仅算一个中兴的产物,过度的消耗和亏损,让汉堂这个大名,最终成为玩家心中隐隐的痛,乃是后话。
风雷小组的《守护者之剑》
在1998~2000间,日商 TGL 公司旗下的“台北风雷小组”创作了《守护者之剑》系列的 RPG 游戏,至今为止一共发行三个版本,分别为:《守护者之剑》、《守护者之剑外传》和《守护者之剑2》。
2000年左右,风雷小组脱离 TGL 公司自行成立风雷时代公司,在2002~2003年之间,推出了《圣女之歌》两部曲,是风雷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分别是《圣女之歌一人鱼的新娘》(2002年)和《圣女之歌二撒雷母天使》(2003年)。它唯美的画面,回旋的旋律以及曲折的故事,都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智冠与大宇再次的针锋相对
智冠:
1998年——《风云天下会》
2001年——《武林群侠传》、《浣花洗剑录》、《狐仙》系列
大宇:
1998年——《阿猫阿狗》
1999年——《轩辕剑叁:云和山的彼端》
2000年——《轩辕剑叁外传:天之痕》
2001年——《新仙剑奇侠传》、《仙剑客栈》
《风云》风云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南北”两家,在积累了种种成功作品的经验后,都退出了日后被视各自口碑招牌的作品。首先是智冠占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风云天下会》,依旧是用了之前金庸作品的联动效果,当时,游戏上市时正值郑伊健、郭富城主演的电影版《风云》火热上映,马荣成的漫画原著开始风靡整个亚洲,此乃“天时”。游戏制作精良,品质高出当年多数国产游戏一筹,此乃“地利”。而将10年前在台湾大获成功的“3美元”策略原封不动的搬到大陆,以19元(杂志+光盘=25元,刚好3美元)的“盗版”价格将正版游戏推向市场,则是取得了最重要的“人和”。 而最后的这个“人和”,成为智冠后一款产品的推广的模板。
尽管《风云天下会》在玩家的普及率上反响平平,但在游戏业内,是与《金庸群侠传》、《仙剑奇侠传》被归为同时期的三足鼎立的一款作品。游戏上市之后,长期占据《大众软件》TOP榜单前10位,便足以说明它的受欢迎程度。
反哺前作的《武林群侠传》
事实上在早在95年仙剑DOS推出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就声名鹊起的。上面说到,由于电脑设备转型,真正被玩家认识“仙剑”的,其实是大宇在97年推出的《仙剑奇侠传window95版》,以及后来被普及率最高最被人提及的《98仙剑柔情版》。而智冠96年的《金庸群侠传》和大宇的仙剑一样,原始版本被时代的洪流涤荡,而且“金庸”比“仙剑”更加憋屈。
一方面智冠之前的金庸作品,多数以男玩家和金庸粉为主,加之剧情的软肋,可以说受众非常局限。于是河洛的《金庸群侠传》就这么被略微埋没了一下,好在,01年《武林群侠传》之后,智冠也好河洛也罢,意外地收获了一批女性玩家。而这次的收获,得益于大陆玩家对于单机RPG的认知,以及《大众软件》和《仙剑》的推波助澜。
01年,智冠和《大众软件》合作,买游戏杂志即可获得正版的《武林群侠传》游戏光盘。这个行销方式延续了《风云天下会》的“人和”,对于当时还在小学、中学的学生党来说,无疑是一个诱惑。在盗版光盘“10合1”甚至是“100合1”的时代,花十几、二十元钱买回去的盗版光碟,往往因为翻刻的不完成整,使得游戏出现经常出现卡死的BUG,于是杂志赠送的《武林群侠传》,让更多的玩家有了“正版”游戏流畅体验的意识。
尽管从游戏模式上来说,更多老玩家更偏爱《金庸群侠传》的自由模式,但《武林群侠传》在画面和原创剧情上的提升,以及诸多支线和隐藏内容,配合高自由度的养成模式,吸引了一批女性玩家。不少河洛的女粉丝,都是先体验过“东方未明”的正邪之路后,返回去体验《金庸群侠传》的。
非重点投入的智冠其他作品
智冠旗下另一个研发北斗星制作室开发的《仙狐奇缘》是一款号称制作跨时6年的游戏。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句宣传口号而已,所谓的6年时间中大部分其实只是剧本的酝酿而已。《狐仙》连续两部仅仅在画面上值得一提,小成本的投入,令这款游戏在诸多方面都有制肘,最终从题材和质量上都未能与当时其他的优秀RPG分的一杯羹。
这里要提到的是《浣花洗剑录》。这是智冠在北京成立研发基地的第一款作品,也与台北的金庸分派,开始从古龙小说入手。《浣花洗剑录》总体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制作小组在兼顾游戏性与原著精华的情形下,提炼了三个绝对符合玩家胃口的系统:“情节导引系统”、“段位格击系统”、“武魂融合系统”,将游戏与小说紧密结合。这部作品也成为日后北京智冠与台北研发中心,成为智冠两大技术支柱的起点之作。
话分两边。大宇在95年DOS版仙剑之后,连续推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一方面抵御设备更迭的风潮,另一方面多版的强调,举一反三的强调了大宇式的RPG的精髓——原创剧情。98版仙剑是大宇普及率最高的一款作品,然而其实从95年之后的三年多时间,大宇其实并未推出什么原创作品,只是翻刻了一次Windows版的《仙剑》。
DOMO中流砥柱的“三连发”
到了1998年,“DOMO”小组的一款另辟蹊径的RPG诞生,这就是《阿猫阿狗》。《阿猫阿狗》在当年是一款题材新奇的 RPG,以一群猫狗之间的纷争为主题,带领玩家进行上天入地的冒险。在现在看来也是天马行空般的奇幻经历,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一个建立于火山口上的现代化都市,一位叫做乐乐的勇敢男孩,因为故乡猫群到处作乱,便挺身而出透过自己能和动物说话的能力,号召镇上狗儿同心协力对抗猫。
在充满童趣的研发体验之后,终于到了1999年,DOMO又带着《轩辕剑》第三部作品强势回归东方武侠风格的RPG上来,而且顺着故事的前因后果,于次年推出了外传《天之痕》,让大陆的玩家在《仙剑》之后,认识了“轩辕剑”才是大宇的起家之作。自此“大宇双剑”开始了各自同种模式不同风格RPG道路,被玩家认可与追捧。
《轩辕剑叁:云和山的彼端》这部作品,奠定了轩辕剑独有的“历史”风格的幻想改编模板,从盛唐时期的中国年代,平移向了欧洲大陆,初始的主角竟然是一个日耳曼混血,地图背景满满的中东、欧式风格的建筑,让玩家眼前一亮。这个设定不仅拓宽了国产东方风格游戏的设计面,也让DOMO这个偏爱历史文化研究的制作组,有了一次大胆尝试的成功例证。其后紧接着而来的《轩辕剑叁外传:天之痕》,则成为“轩辕剑”游戏系列里,普及率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DOMO小组每次在立项后,蔡明宏都要求整个企划小组“闭门读书”,在台湾的图书馆中泡上几个月,研究史料、考证细节。这是台湾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意识,也是DOMO对于轩辕剑作品几十年来不变的要求,更是老一辈游戏人至今仍在坚守和希望传承的一种执着。于是,在《天之痕》游戏之后,有正在读书的玩家,开始捧起诘屈聱牙的《山海经》研读,游戏除了“好玩”的游戏性之外,开始被赋予更多、更全面的新定义。
易被忽略的《新仙剑》和《仙剑客栈》
尽管2001年大宇推出的《新仙剑》和《仙剑客栈》都属于仙一的附属品,但作为本身游戏来说,是大宇游戏的两个创新。《新仙剑》作为老版复刻的作品,在美术画风上的全新绘制,影响了后来《仙剑二》的美术风格。而在《新仙剑》中,给出了“灵儿”和“月如”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局,从心里上安抚了玩家对于一代无可改变悲剧的忧伤,在梦境里给了“灵月”党一个完满的结局。
而《新仙剑》剧终后展示的一段《仙剑二》的预告CG,也成为“狂徒制作群”解散的先兆。此为后话。
《仙剑客栈》是大宇唯一一部自主研发的经营模拟游戏,事实上它很成功(如果不考虑受众的话),无论是作为一款经营模拟游戏还是大宇整体自研游戏的类型。游戏在设计上融入了金庸小说里的角色,用来淡化仙剑角色本身的IP角色设定,然而它还是没有像《仙剑》那样被广泛认知,与题材的选择有所关系(偏向女性化),也和游戏的制作人有关系。《仙剑客栈》是在当时鲜少所见的由女制作人推出的作品,而这个女制作人,也是后来《仙剑三》和《仙剑三外传》的核心研发——王世颖。
《新仙剑》与《仙剑客栈》的研发,基本成为仙剑后几部作品的研发骨干,除了王世颖,还能看得见的研发人员名单上还有张毅君(工长张)、张孝全(笑犬,现上海软星总裁)、将军基(仙三外传、仙四主美)等。
这一阶段智冠与大宇相争的同时,令广大大陆玩家记住了两个台湾的研发名称,一个是“河洛工作室”,一个是“DOMO制作组”。《武林群侠传》与《轩辕剑叁》和《仙剑》的持续热度,成为那个时代玩家情怀最深、感动最多的三部作品。
后生可畏的奥汀和早期成名作品
宇峻奥汀成立于1995年,当时想做以 PC 游戏开发为专精研发领域,同时构想要广泛制作发行跨越角色扮演、策略模拟、休闲益智等各类型游戏。宇峻奥汀包含宇峻科技、奥汀、奥正子公司,其后在台湾游戏业内的地位,也是自立一派的存在,早期令人颇有印象的几部作品如下:
1998年,宇峻奥汀推出了一款战棋游戏《三国群英传》,游戏容量1CD,运行环境Win 95。游戏与以往的三国游戏相同的是统一全国,不同的是它的时间(应该说是年代)的表示方法是即时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回合制的,而时间是以月来计算的。游戏的重点是战争而非内政,玩家可亲临前线,在沙场上杀敌,也可运筹帷幄。
因《三国群英传》系列而广受注目的宇峻奥汀,并不打算继续延用《三国群英传》的游戏型态,反而积极研发新的技术引擎与不同的游戏类型。2001年,宇峻奥汀出品了《堕落天使》。
《堕落天使》的游戏设定与冒险方式上,参考了《最终幻想8》。从人物的外形设定到游戏战斗场景,无一不是《最终幻想8》的翻版。所谓的加入了许多创意,如《堕落天使》的战斗是属于半即时制方式,也就是需要时间累积行动力才能执行战斗、交涉等指令。《堕落天使》预定了三种视角随机改变,遇到魔王级的妖兽还有特殊视角。法术属性可分木、火、地、风、水、生化、中立、光、暗与最强的无属性共十种,还有DNA系统可以将怪物的能力融合、加强,并经外挂而得到怪物的特殊能力;在种族方面,除了人类外还有魔类、生化人、异世界等,每一种族也可与法术属性相配……这些都可以在FF8里找到影子,如果不是剧情有些让人出乎意料,这样的设定实在无法让人认同,不过,很快在其后一年推出了《新绝代双骄三》,又树立起了新的口碑。
1999—2002年,宇峻奥汀推出的古龙小说改编的《新绝代双骄》系作。几部作品,在剧情和系统设计上,颇费心思,不仅融合了当时流行的RPG剧情推进模式,创新加入了一些养成的元素在游戏中,画面、战斗模式、武侠元素都是值得称道的。这是奥汀历史上具有中坚力量的一部作品,口碑和人气都可圈可点。
特别是2002年连续出来的《新绝代双骄三》和《新绝代双骄三孤星明月》。经过了前两代《新绝代双骄》,在战斗系统的表现上将有相当明显的成长与进步,大胆的将原本横向战斗的视角,改成斜向45°,这样在视感上立体感大大加强,另外在招式动作的发挥上,反而变得更加具有魄力,将原本已表现不凡的声光效果更加升华了。
《新绝代双骄三》自推出以来后,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及支持,其后又推出新绝代双骄参资料片“明月孤星”。在玩家的心中也是一部很有分量的系作。
这里多插一个补白是有关几个名称的。当年分不清楚研发商和代理商的我,完全弄不清大宇、群宇、宇峻和北京寰宇这几个带有“宇”字的公司都是怎么回事,下面做一个补充科普。
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单机电子游戏软件代理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由台湾游戏厂商大宇资讯、弘煜科技、宇峻奥汀和唯晶科技共同在大陆投资设立的,主要负责这些厂商所出品游戏在大陆的代理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目前,寰宇之星已将游戏销售代理业务全权转交给游戏天堂,但两家公司实为一体。由于投资者的关系,寰宇之星所代理作品以中文自制游戏居多,著名的引进作品有《仙剑奇侠传》系列、《大富翁》系列、《轩辕剑》系列等。
简单说,就是台湾的游戏厂商,为了作品能被大陆玩家知道,因此合资成立了一个专门做代理和销售职能的公司,这就是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而当年正版光盘上印着“寰宇之星”,让很多玩家认为大部分口碑RPG都是出自这家厂商的游戏,事实上它只是一个代理商,像大宇这种专注研发的研发商,并不擅长和适合做销售推广,因此有了专门的合资代理。这点上,早年的智冠无疑有优势,既拥有经营研发团队专注内容产出,又很擅长做产品的销售和推广,然而智冠最终未能撑下来。但这种理想化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被后来的大陆一家厂商学习和改进,到如今还做的风风火火,这就是从金山软件分支而出擅长游戏研发的西山居,此乃也是后话。
昱泉国际和其大片既视感的武侠RPG
昱泉国际,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台北。前面提到,金庸因为对智冠在金庸武侠剧情上的硬伤,不再对智冠做独家IP授权,其后就多了一家金庸武侠RPG的出品公司,这就是昱泉国际。
昱泉国际拿到金庸授权之后,出品了两部作品,一个是《神雕侠侣》系列,一个是《笑傲江湖》系列。
2000年——《新笑傲江湖之日月神教》、《新神雕侠侣》
2001年——《新笑傲江湖二之五岳剑派》
2002年——《新笑傲江湖二外传东方再起》、《小李飞刀》、《流星蝴蝶剑》
2003年——《新神雕侠侣二》
昱泉为了区别和智冠前作的《笑傲江湖》,在名称前加了“新”字。昱泉的《新笑傲江湖》和《新神雕侠侣》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引擎,同时开发,其实这两部作品也是同气连枝的。《新神雕侠侣》游戏操作简单,画面精美,绚丽的特效和电影技术的镜头变化,让武打的刺激和临场感觉将具有强大的震撼了。特别是对于有众多武功的此游戏。以前的角色扮演游戏,回合制常常就是敌人一拳,我一拳。这和真实的武打不相同。在《新神雕侠侣》游戏中,制作者想出了一个办法。玩家可以和敌人对招,敌人在出招前,都会叫嚣一番,而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决定防御还是对攻或者是用更大的招式化解敌人攻击,大大增加了游戏的游戏性。 音乐也令人记忆犹新。
而在《新笑傲江湖》中,游戏的进行不光是描写故事桥段而已,还极力营造小说文字所描写的庞大架构。游戏以5个大古城、30个迷宫、750处不同景观、220名登场角色、一千余种武功招式、250种战斗场景,加上220多段惊人的过场剧情动画,令人惊讶与感佩,如此大手笔的制作完全是要推进国产游戏创作的新境界。也因为制作小组用心以第三人称视点铺陈剧情,每一幕游戏画面都像是玩家在现场以参予者的角色和令狐冲一同打拼天下,不过玩家绝不会是路人甲,而是真正的令狐冲本人,当令狐冲走到哪里,镜头就绝对会跟到哪里,毫不漏失。
2002年,战斗含有半即时要素的《小李飞刀》的也上市了。除了游戏战斗上的特别,特效的表现风格是最值得提及的:玩家们所看到的不再是五光十色的刀光剑气,而是运用类似“骇客任务”及吴宇森式的运镜风格和手法,以慢动作、停格、视角旋转等映衬出速度感,呈现出的效果甚至可媲美《英雄本色》、《恶灵古堡:圣女密码》等游戏。
不过其实昱泉国际的王牌并非上面提到的这两个,而是在2002年推出的《流星蝴蝶剑》。
《流星蝴蝶剑》是一款动作角色扮演类单机游戏,根据古龙的同名武侠小说名著改编而成。这部游戏的最大特点是高自由度,与智冠的《金庸群侠传》和《武林群侠传》自由养成的模式不同,这部作品在于人与角色、人与游戏、人与人等多元化的设计。玩家以团队进行战斗的方法,利用各种兵器的优越性,在同是玩家所扮演的对手之间,双方人马以战略计策、兵刃相交、暗器射击等等,将对手全灭(死斗)或是达成该次特定任务(暗杀)的游戏方法进行。
游戏可以分成单机版与连线版这二种方式,单机游戏的时候玩家扮演的就是“杀手”的角色,玩家基本上是按一关一关的方式在进行,每一个关卡都有其场景、故事背景、胜利条件,单机模式的挑战性十分高,每个关卡都有不同的场景地图,地图中甚至还会有害人的机关,每一关的头目当然也都是非同小可的厉害,玩起来令人胆战心惊。
更有趣的是多人对战模式,《流星蝴蝶剑.net》吸取FPS游戏的精华,在多人模式方面共有盟主、劫镖、护城、暗杀、死斗五种模式,跟真人对战的感觉比起电脑来当然刺激许多。因为面对电脑,不管它程式写得再刁钻,还是会有一定的空隙与破绽,然而面对电脑前的真人,由于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无法预测他的行为模式,对战起来就更加增添了不可预料的意外,意外也造就了很多的刺激感。
单机游戏里的人物也都会一一登场任君挑选,玩家要当身手敏捷的女剑客、灵活狡猾的飞镖手、还是拎着大锤可以砸裂墙壁的大和尚,都可以自由搭配组合。看瘦弱女子舞大锤,看大和尚躲起来射飞镖都会是一种乐趣,当然随着开发得更加成熟,推广出的人物及武器也会更多,说不定会将人物的属性作若干调整,让人物配合武器有著不同的个性也不一定。
沧海遗珠的《虚拟人生》系列
1999年英业达集团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行了一款名为《虚拟人生》的游戏,这是由台湾明日工作室制作的的模拟类游戏。该系列将真实的生活融入游戏中,类似《大富翁》式的操作,加入角色扮演、EQ心理测验等要素,虚拟却能玩出真实感。游戏中的轮回转职设定,可享受各种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融合了“角色扮演+模拟养成+益智”设计的游戏,凭借当时精美的画面,收获了不少玩家。
尤其是2000年发布的《虚拟人生2》,加入了双人游戏模式,有两种游戏胜利判断条件。游戏结束,每个玩家的优劣表现都会展现,根据玩家选择剧情、休闲、男女的不同,竞争对手的选择,也成为游戏未知判定的一种乐趣。这款系作的游戏,在当年引起了不少女玩家的关注和喜欢。
大新资讯和《剑灵》
2001年暑期,国内的武侠RPG市场异常火热,除了有多款大作续作外,几款原创新作的造势活动也是搞得有声有色。2001——2002年,大新资讯连续推出了《剑灵》和《剑灵二之幻域封魔》。
《剑灵》是全台湾第一款支持震动手柄、支持5.1声道的武侠RPG,游戏制作过程中制作组专程考证了青城派的武术招式。游戏的编剧与对白更是由著名作家蔡康永操刀,力图通过对白深深感动玩家。游戏发售之前也是大造声势的邀请了青春美少女组合担当形象代表,将时下流行的包装方式统统用上。 《剑灵》在系统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其铸剑系统,玩家可以通过到打铁铺中锻造武器,也可以通过习得铸造技能自己打造绝世兵器,玩家可以用多种原料自行组合铸剑,不同的搭配拥有不同的属性,玩家还可以给自己的剑命名。
《剑灵》的画面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人物设定也是非常唯美,在开头动画中便可以很鲜明的看到这一点,虽然游戏的开头动画中女主角遥望草原的情形和《最终幻想8》里利诺娅遥望草原的情形一模一样……女主角多数都是古典不足而现代有余,不过“漂亮”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场景方面以欧美写实风格搭配中国淡彩水墨的表现手法,梦幻与真实并重。可惜的是游戏中Loading的频率实在太高,有时候确实让人等得有点耐不下性子。
陈拿鱼 1年前
发布
玄妙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