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6-10-29 04:14:16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宫斗
前言
写这系列的文章首先是想谈谈橙光的当前路线,以及我为什么不喜欢它。如题所言,橙光正在走向一个令人崩溃的宫斗式升级制度,其下隐含对游戏作者的剥削。
那天我打开个人中心,看到了自己不幸未晋级的消息:
(这是橙光近期上线的新等级标准,截图来自我的完结作品)
有些作者私下聊的时候戏言,橙光不仅有众多宫斗游戏,连作者的生活都开始变得宛如宫斗。这里我想从两方面诠释这个比喻:宫斗可以代表对金字塔顶端资源的争夺,也暗喻了一种森严的行为规范。
具体来说,就是游戏制作者以收入为标准的疯狂竞争,以及橙光鼓励游戏同质化、打压原创和创新的现状。出于合同条款、平台权力和社区组织形式,作者内部又形成一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的氛围。
至于为什么说橙光对作者进行了剥削,我也会在稍后解释。
这篇文章我写了好几稿。本来我想写成系列短文,每篇探讨一个问题,最终却发现要解释甲,不得不顺带提到乙,而和丙丁也不无关系。要分门别类讲清橙光现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有点困难。因此,我想以连载长文+小标题的形式,在保持整体性的前提下,提供碎片式的观察和感想。
本篇中,我将阐述我看到的橙光发展脉络。
UGC 之痛
首先,我想谈谈橙光运作的方式,及其内部存在的压力。
众所周知,橙光平台鼓励大众参与游戏制作与上传,是一个基于 UGC 、内容收费的社区,很多人也把它比作游戏化的晋江文学网。
但和文学、漫画网站不同的是,橙光的服务器负担要重得多——它必须 host 大量的图片、音乐素材,尤其是小学生动辄下载几百兆图片用在游戏里。用户还不能主动删除自己的游戏。
这就使橙光的发展方向和视频类 UGC 网站有些相似。由于资源的紧张,最近一年,橙光开始大步向 PGC 转型。
大部分 UGC 网站最终会走向 PGC,即专家生产内容,甚至可以说 UGC 的一大目标就是遴选出这些专家来生产精品,从而利己利人。理想的 PGC 模式应该有一个细长的尾部,让小生产者也能尝到分享的乐趣。比如在 b 站上传几个直播视频,收获几个硬币,或是发表小说得到几个评论之类的。
但对于橙光来说,”盈利“这个因素给它的初期压力太大了。对类视频网站来说,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把流量转化为更多利润,才能在支出大量访问成本、正版素材购买成本、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持续生存——也就是说,它既需让更多玩家掏钱,又得让作者有动力生产内容。
盈利之路
橙光最早的收费制度是这样:作者分普通和签约两种。玩家可以给作者送鲜花支持,一朵一块钱。后期可以购买花篮,10块钱一个,每天登录领3朵持续30天,算是用优惠价换用户粘性。通过评论、登录获得的积分也可以抵用,并换算成作者的收入。
非签约作者拿不到钱;签约作者有一定比例的分红,但被课以运行流量费,直到扣光为止。要签约拿到提成,作者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绩,因此要争取获得更多曝光机会——这又是通过收鲜花得到的!如此形成循环。
早期,橙光在和签约作者分担流量成本的基础上,主要谋求对外推广、猛烈**规模。和4399之类网站的合作暂且不提(这些网站的外链也算在作者流量费中),还举办大量活动,鼓励作者制造规定主题的短篇。
有些活动,在我看来,其实制造了很多垃圾。比如买下小说改编权,小说标题都类似于《霸道总裁蜜宠娇妻》,然后鼓动作者去改编它们。可小说是单线剧情,在不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很难发挥成游戏。结果就是站上出现大量同样剧情、同类素材造就的 PPT。不知道玩家怎么看待,反正我很难理解:如果一个游戏的剧本、图像、音乐都不是我创作的,我为什么要为它付出时间,这样的产品又有什么意义。
也有一段时间,站长悬赏20万不限时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作品,也就是改编公版书。这个活动产出大量配图电子书,最后渐渐销声匿迹。如今虽然打上完结标签,其中细节却无迹可寻。
此后,橙光推出“野花”功能,分享一次游戏可得半朵野花,和鲜花等价。显然,这引发了作者们的终极怒火。游戏被分享、增加了运行人次没带来有效玩家不说,这成本还得作者负担?!很快,橙光增加了游戏野花上限,可由作者设置。除去小小风波之外,这也是橙光一次对外推广的尝试。
百万作者之后?
经过这些举措,橙光目前坐拥百万玩家,几十万游戏作品和作者,也在2016上半年获得了融资。
此时,橙光意识到了渠道资源的重要性:如果说之前是作者帮助平台聚集人气,现在平台终于有了足量的人气,可以反过来分配给作者。
从配图中可以看出,首页的广告位、推荐位如今一席难求。而对于质量较低和不盈利的内容,橙光选择了——干脆不让它们曝光。如今,未审核区的入口已经从首页消失了。
毕竟一旦曝光,就会有人玩,有人玩就会消耗流量。这种办法还是勒紧裤腰带的无奈之举。但这也意味着尾部彻底消失,新人作者的乐趣和动力大大减少。
因此在控制宣传渠道的同时,为了选拔新人作者,橙光开辟了一个十分窄小的上升通道,也就是今年开始的“赛季”活动。关于赛季的故事,我在圈内不免听了许多,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还伴随着重重疑虑。其中最主要的,是“参加赛季的游戏版权归橙光所有”这条规定:
这似乎说明,橙光试图加入国内文化产业如火如荼的 “圈 IP 运动”。最近争议纷纷的2016版新合同,也通过十分苛刻的条约(违约十倍赔偿),进一步侵吞了作者的著作权。
关于赛季的其他奇特之处,比如“预支”的奖金,容押后详叙。
同时,橙光设置了一个分为六级的“经典殿堂”,作为已完结、正版精品游戏的专用展示区,来保证老游戏长盛不衰。要成为经典作品,需要根据一套十分复杂的标准修改游戏,收费也有上限。此处我们可以对这些标准略窥一斑:
(详见:经典游戏新版商城结构,经典游戏规范表)
而在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前几日,获悉大新闻,从此经典殿堂不设“精品”门槛,人人可以申请,只要按照标准修改。但进入经典殿堂将成为进一步获得资源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橙光为渠道资源设置了一道“规范化”的独木桥。
有关经典殿堂制度的种种吐槽,以及其内在矛盾,也将在后文中详加介绍。
宣传资源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首页编辑推荐位置。这是橙光创建初期就有的推荐制度,起初根据编辑的口味和玩家口碑择优选录。最近,编推的标准变成了游戏数据。从近日开始,编推的条件之一,就是进入“经典殿堂”与否。
本文最初的截图,则是一套最近上线、基于数据的自动等级系统。到此,橙光一系列“后融资时代”改革基本完成。至于这些改革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作者群体又能否适应,还有待观察。
(待续)
琪露诺 1年前
alpacanist [作者] 1年前
发布
帕秋莉诺蕾姬 1年前
alpacanist [作者] 1年前
发布
凤凰院凶真 1年前
发布
苍辰夜明 1年前
很久以前在橙光开了个坑准备做文字游戏,坚持了有一段时间,到最后那段时间客户端经常崩溃,加上上的测试版也没什么人玩,社区里已经出现宫斗剧情泛滥的苗头,就再没更新了。现在再看橙光,完全就是一个标准化生产车间。。。
以前在橙光上看到过一款做得很不错的游戏叫《光与影交汇的地方》(好像是这个,时间长了也记不清了),现在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alpacanist [作者] 1年前
发布
軌跡 1年前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