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辐射76的失败和无敌破坏王2的失败是一样的——圈钱作品伪装成正统续作,一场被揭穿的虚假宣传。
E3上托德侃侃而谈:“16倍的细节”,“倾全公司之力”,“绝对可以单人游玩”,铺天盖地的宣传,大卖情怀,让系列老粉纷纷剁手。
破坏王2更甚,剧情平庸,玩梗来凑。这部片子目前在豆瓣上受到的热捧超出了我的预料。很多人将其誉为迪斯尼版的《头号玩家》,不辞辛苦找出所有的梗并津津乐道。对不起,这在我看来正是制作方原创性缺失,信心不足的表现。
况且皮克萨根本不敢把“2”放到标题里,甚至“Wreck-It Ralph:副标题”都不敢。这和“辐射76”何其相似。起头就透着心虚。
其实面对海量的光影和建模bug,视角和帧数问题,伤害计算错误,服务器掉线,混乱的语音聊天,不存在的反作弊机制,B社玩家是容忍,甚至早有心理准备的。哪怕后面爆出辐射4源代码原封不动的粘贴拷贝(导致4代的bug得到“继承”),Skyrim巨龙boss换皮,这些都不算什么大事。最激怒玩家的是B社难看的吃相,以及车祸现场级的危机公关。
首先,移除所有的“活的”NPC,导致故事干瘪无聊,游戏流程冗长重复。
其次,不上steam(怕被差评+退款),不给媒体发抢先评测版本等等举措,无不透露出心虚和骗一票就跑的心态——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游戏首周已打6折。
最后,价值200刀的“动力装甲头盔”套装里的旅行包“帆布变尼龙”以次充好的事件一再发酵,燃尽口碑——首先,玩家发现帆布包被偷换成了尼龙。然后玩家找到B社的客服,被告知“帆布成本太高,图示只是效果,我们不打算做任何补偿。”不出意料的,B社解释这名员工是“临时工”,并补偿所有购买这一套装的玩家500游戏内货币(约5美元),然而玩家发现这500块除了发型或者纹身,什么都买不了。最后,有人发现一些知名油管博主发布的开箱视频里的包包,是确认无误的高级货,然而这些人的收藏版,是从B社免费获取的。这彻底激怒了普通玩家。击破了哪怕是最后残存的骨灰情怀粉丝的底线。
目前玩家对这一作如此低劣的品质,有两种猜测。一种是这是B社给新加入的奥斯汀工作室临时委派的任务,目的是为了练手。然而时间短任务重,熟悉这个陈旧的引擎,加入多人模式等本不适合辐射4的功能,放大了游戏本身的素质问题。
另一种猜测是本来这个游戏是辐射4的一个大型多人付费DLC。后来B社看到有搞头,就取消了这一计划,改为独立发售。当年辐射4的确有25刀季票突然加价到40的事件。
最后就是玩家普遍对星域和老滚6采取悲观的态度。因为B社确认还在使用Creation引擎来开发这两部作品。客观上来讲,辐射76的灾难表现也为这两部新作的口碑蒙上阴影,因为玩家会以更严苛的态度审视B社。
但是B社受到的激烈反应并不是个例。2018年的寒冬,玩家和大厂的对抗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人不禁想起2016年大选引发的美国民意的分裂。暴雪的《大菠萝不死》遭到嘉年华玩家的砸场怒怼,“不合时宜的愚人节玩笑”,“你们难道没有手机吗?”已经成为新梗在网上流传。另一方面,EA展示了不输任何人的作死功力——从战地5高调发布,英军义肢女兵的形象被大肆渲染,在遭到玩家“篡改历史”(#NotMyBattlefield)“政治正确”的声讨后,EA的首席创意长帕特里克·桑德兰说自己深感应该尽到“为人父母的义务”让自己爱玩堡垒之夜的女儿能够在战地里扮演女性,并称愤怒的网友为“文盲”,撂下一句狠话“爱玩玩不玩滚”(原话为"accept It or don't buy the game")之后就携带2千万美刀遣散费离开了EA——于是战地5的销量相较前作暴跌6成,首周降至40刀。这还没完,玩家发现游戏和星战前线2采用了同样让人绝望的升级成长系统——但是EA只是把lootbox改头换面变成了airlift而已。一些玩家在游戏内聊天频道发现“白人”、“纳粹”、“泰坦天降”等词汇都会被打码河蟹。今天(12月3日),媒体爆出EA/Dice在一场员工集会中,用大幅标语打出“#EveryonesBattlefield”等字句揶揄玩家,对玩家的批评采取一种轻蔑的态度。这进一步引发了反政治正确的玩家的骚动。
政客和媒体也许会把一些东西搅浑,但资本市场不会说谎。
对这些大厂来说,凛冬还在后头。
《辐射76》有哪些让你不满意的地方?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