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表达哲学层面东西的往往在于 故事背景和人物对话。
"我是谁?"往往需要两个相似或是对立的存在的比较,来凸显,这不局限于个体。可以是个人意识、国家意识、人物经历等等...
最简单的例子,
一个充满信仰的人,在看到所信仰的个体或意识的虚伪时,他会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是谁?
或是
一个充满信仰的人,看到同样信仰的个体符合信仰的极端行为时,他会审视,我是否也是想成为这样的人?
而"我从哪里来"和“我到哪里去”都是“我是谁”的延伸和拓展,
“我从哪里来”决定了“我是谁”,“我是谁”决定了“我到哪里去”。“哪里”并不单指地方,也可指记忆、经历、信仰。
"我从哪里来"可以翻译为"我是谁" 我是怎样的人
“我到哪里去”可以翻译为“谁是我” 怎样的人才是我
要体现这些最简单的例子便是,
一个毫无信仰的人,看到一个信仰"正义"的人杀死一个信仰"邪恶"的人,他会审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我是否和他们有一样的信仰,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做。
以局外人冷漠的视角去看待陷入纷争的两个个体(广义上的,是最能体现这三个问题的。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