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个问题的讨论角度很多……
爱丽丝漫游仙境在日本是受到很大欢迎的著作,在各种语言的翻译版中,版本最多的要数日文版。最早期的节选翻译甚至要追溯到19世纪末。这也是爱丽丝形象能够在日本广为认可并且改编繁多的一大基础。本来以为《东方文化学刊》中可能有一篇详细介绍了爱丽丝形象在日本国民童话级别的风靡,不过@胡逆天 说并不是此处,等看到真正来源以后再更新到这里吧。
从ACG的角度说爱丽丝漫游仙境带有大量有意思的元素,比如超现实奇幻、药物幻觉、洛丽塔装、哥特恐怖、蒸汽朋克、政治讽刺等等。(来自 http://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AliceAllusion)
一个有趣的角度:爱丽丝的形象是不断修改以适应日本文化的。在传统中爱丽丝的形象是穿着和服,但在2007年木下樱的《爱丽斯漫游仙境》画册出版以后,爱丽丝的形象就变成了金发大眼睛,穿着蓝色裙子白色围裙的形象(这一形象可能最早来源于迪士尼1951年的设计(http://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Disney/AliceInWonderland),但在画册出版后终于在日本流行起来)。(来自《Alice's Wonderland: A Visual Journey Through Lewis Carroll's Mad, Mad World》)
另一个有趣的角度: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生物形象和日本妖怪传说中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柴郡猫有着消失和重现的能力,和日本传说中的猫又有着共同之处。除此之外,爱丽丝系列中的神奇生物,和日本传说的怪物,都是世俗与超自然、真实与超现实的融合。(来自 http://www.tokyopop.com/blog/2016/5/25/why-the-appeal-of-alice-in-japanese-pop-culture)
为什么爱丽丝这个西方角色深受11区人民欢迎?
1 条评论 收藏
举报
向奶牛关官方反馈,以净化良好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