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 动态
  • 推荐
  • 游戏
  • 分享链接 new
  • 回答问题
  • 发现
  • 野蔷薇
  • 视频

紫駿 牌库顶端就是命运

回答了问题 更新于 2016-12-26 16:20:10

大家对于部分水准较低民间汉化持什么态度?

最近在果园有一件争议的事情。一位DND爱好者独自一人把第五版的玩家手册PHB,城主手册DMG进行了全中文翻译,并发布在论坛上,然后因为一些习惯用词的不一致性和一些版主产生争论。其实中文DND圈对第五版的基础三宝书做过翻译,只是因为内容分散的关系没有整理成书。


像这种系列性质的作品,翻译的“一致性”往往要大于“准确性”。但是有些明显的错误往往又给玩家带来巨大的误导。举例来说就是万智牌系列中的“地精”和“精灵”,早期系列中文的地精是指的elf,精灵才是goblin,这就和大多数欧美奇幻的传统产生了歧义。直到09年左右的修改中,才把这两个误植的历史翻译做了勘误,使用了港台的“妖精”和“鬼怪”的译法。

a0536c4b3ec617224b12f0b0d95a7a93.jpg9fe6a524587d44a30dffdf1072ff6755.jpg

像这样众所皆知的词汇尚且可以出现这样的误植,我有理由认为,多数中文翻译一定会引起争议。万智牌的翻译是由官方授权的专业人士,只是他们对于卡牌上的一些专门用语并不一定比玩家了解更多。而民间汉化组虽然在这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是对于翻译的系统流程又并不会更专业。


理想的情况,专业翻译人士在对待游戏文本的时候,应当对游戏背景做一些了解。而民间汉化的诸位,如果能学习一些专业的翻译知识,未必会在成品质量上稍逊一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务必附上原作者名称,注明来自「奶牛关」并给出原文链接。不得以任何形式演绎或修改。

{{answer_voters_count}}人赞同

...

{{question_follower_count}} 个玩家关注

...

目录

    评论 0

    登录奶牛关账号即可参与讨论
    登录 / 注册

    紫駿 的更多回答

    查看所有回答

    该问题的其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