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句,剧本水平弱于GTA4,远弱于GTAV和RDR,并非吹捧这两作,深度确实不是一个级别的。凶杀科的内容差点可以说是杀死了这款游戏。但在AVG这个类型里面,前后跨个3~4年,黑色洛城仍然能排上前十(主要是美帝后继乏力)。
再说评分:本体堪堪7/10,加入DLC之后飙升至8.3/10。可以说DLC极大修正了游戏的节奏问题,给游戏很多有趣的内容。
好,接下来就来写评测的“正文”吧。
我只推荐Genre Orphans: L.A. Noire——Noah Caldwell-Gervais近乎于无可挑剔的对这款游戏的推荐。以至于让我无话可说,只能补充两三段内容。
LAN说的是在天使之城救赎他人和自我救赎的故事。一个在战场上失败的人希望能在回国之后拯救自己,他希望成为天使,成为圣人,不屈从体制,只站在正义一边。可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们都很脆弱,很容易被欲望控制,但这并不是一个罪孽也不该被视为罪孽。重要的是,如何将罪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而对于游戏来说,问题在于,在玩家的手柄下面,这个人确实就会成为虚假的圣人,或者成为罄竹难书的罪人。你也许有着100% Walkthrough能拿来对照,或者能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到游戏中人物所看不到的盲点,就像R星沙盒的视角是TPS而非FPS一样,你的眼睛始终是看着主角,而不是嵌在主角的眼睛上。当剧本占据这个游戏的主角时,你会和剧本里呈现的那个人撕裂开来,过场成为了两种人格的转折点,这变成了两个人的游戏,你不是科尔,科尔也不愿继续做你操控的那个人。
科尔菲尔普斯是个活生生的人,不仅是在脸部表情上,还在那天然的社交白痴属性,军人的骄傲,对正义的坚持上。但是手柄下的这个人,是个喜欢质疑的,枪法神准的神探,也是混蛋。那个真正的科尔怎么看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手中的科尔的。我们赋予科尔的探案技巧就像是那枚不属于他的银星奖章,怎么看都很别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我们“赋予”科尔的天赋将他推向了深渊。
这看起来很像黑手党3,虽然他比黑手党3早6年,角色的撕裂也更加优雅。
但是制作组突然来了个刹车。在科尔因为真正的自己陷入深渊之后,游戏切换了视角,我们开始操控杰克凯尔索。而杰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没有黑点的人。一个传统戏剧里面的主角。杰克和玩家的操控是适配的。他们终于合二为一了。但是杰克面对女性时的情商又让人不忍直视。似乎这才是他唯一人性化的一点。然后,在一个来自DLC的大案之后,游戏终于能迈向他注定的悲剧结局。
Team Bondi始终没有在剧本中更进一步。这究竟是一款创造一个世界的游戏,还是一个想讲一个故事的游戏,在如今各位的评价中好像更倾向于前者,也许这正是LAN的悲哀吧。一个破案游戏,主角注定成为一个手柄中的神,这毕竟不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