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情况。
如果是那种认为除进行社会生产及为其做准备外的一切活动,包括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是有害无益的话,那就不用对他们多说什么了。
如果是那种有着属于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娱乐习惯,而对游戏因为没有过多的接触,或者接触的是国内最容易接触的那批,那就顺着他们已有的习惯介绍游戏。喜欢电影的推荐一些电影化演出、故事性强的游戏,比如底特律这种。给他们一种游戏也可以是这种加个互动要素的电影的印象。喜欢看小说的推荐一些相对大众化一点的文字类游戏,比如科学三部曲之类的。
如果是担心过分沉迷的,就推荐一些短平快或者是随拿随放的,最好是那种开心玩一下可以不用过多花心思在上面的(注意是可以,不是只能)。比如:太鼓达人、马力欧派对、大乱斗。同时痛批肝类游戏的无良,树立一个靶子,说就是这种把游戏名声搞坏的,其实也有很多不一样的。(虽然树靶子的行为不太好,而且其实是在转移矛盾……)
另一个策略是说游戏的非游戏化,并以此让他们接受游戏。比如各位也提到过的Besiege、minecraft、甚至Anno等,说这是建模工具、模拟软件,用来发挥创造性思维、制作概念原型、模拟生产行为等。
主旨就是从对方熟悉的领域出发,先打消这是对方认知中的游戏的固有印象,以非游戏(XXX的衍生)的名义推荐游戏,等对方接触了、了解了、习惯了,再适时告诉他们这些其实都是游戏,而游戏并不只有被危言耸听的那些。
蓝熊 1年前
非游戏化这一点比较有趣。现在很多步行模拟器其实更类似于交互电影——这时候只要拿出黑镜最新一集的“创新玩法”,就足以说明游戏在叙事方面的特异性了。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