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20-03-08 15:24:11
游戏因她们而更精彩,游戏内外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
今天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女性在各个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在我多年的游戏经历当中,也有不少女性(无论是游戏内的女性角色,还是现实中的女性人物),有不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此妇女节之际,就随着我的记忆,回忆一下这些或多或少影响着的游戏界的女性。
中华娘的代表:春丽
说到“中华娘”这个属性,受到日本游戏和动漫影响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包子头”、“旗袍”这两个关键属性。《街霸》里的春丽虽然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的这类角色,但绝对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1991年发售的《街霸2》让格斗游戏风靡一时,作为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角色,来自中国的春丽自然受到了广大玩家的关注。
森气楼笔下的春丽
《街霸2》不仅让格斗游戏成为热潮,也让街机游戏成为流行文化在各地流传,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就有大量取自于游戏和动漫的梗。比如1993年的《超级学校霸王》,邱淑贞就扮演过春丽:
对不起放错图了,应该是这张:
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没有获得卡普空方面的授权,所以为了避嫌,人物造型没有完全照搬游戏。但即使换了造型,各个人物的动作和招式各方面还是几乎完美还原了游戏,比如这个战斗胜利的动作。
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成龙大哥在1993年的《城市猎人》中的春丽造型。
《街霸2》在全球的火热让春丽这个中国女性也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即使是不玩游戏的人,也多少对春丽的标志性包子头和蓝色旗袍有一定的印象。虽然“包子头”这个属性并不是真实的中国女性发型特色,不过一旦接受这种设定以后也确实觉得挺可爱的。如今有不少的国产游戏也将错就错,将中华娘设计为包子头+旗袍的造型,辨识度极高。
国产手游《碧蓝航线》中的平海、宁海,不过已经不算是传统的包子头了,而是更带有唐风的双平髻。
游戏图像3D化之初的游戏女神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索尼的PS主机发售,游戏图像迎来了2D向3D进化的趋势。图形技术的进步,也让曾经只能以像素存在的游戏人物,逐渐向有棱有角的3D人物转变。而其中自然有不少第一次看到会让人惊呼绝美的女性角色。
赛车与女性似乎总是有着某种联系,无论是F1还是方程赛车或者其他赛事,赛场上总是有着赛车女郎这一抹靓丽的风景,车辆展会也总是会有车模在车辆左右。而游戏里的赛车游戏,重点当然是放在赛车本身上面,不过还是有一些厂商在游戏里加入了赛车女郎这一元素,世嘉1986年的街机《OUTRUN》里就有一位金发女郎坐在副驾的位置。
真正让广大玩家记住的,可能要属PS1上的《山脊赛车4》,永濑丽子的登场当初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
《山脊赛车4》的开头CG动画绝对算得上历史上最有名的游戏动画之一,即使现在来看,赛车的速度感与丽子的静美之间的镜头切换和音乐的缓急之间的搭配也非常巧妙。
最后丽子搭车时弯腰透露着一丝歉意而又调皮的笑容也让人难以忘怀。
整个开场动画的剪辑行云流水,讲述了一个美好的邂逅故事,也让永濑丽子这一名字深深的印在了所有《山脊赛车》玩家的心上。
后续的《山脊赛车》系列自然是少不了丽子的身影,永濑这个姓氏也成了南梦宫女性角色常用的一个,在同社的《皇牌空战》中“永濑萤”这个名字就经常出现,不过只有2代和4代是同一个人。
说到CG动画,就不得不说PS时期的SQUARE,S社向来以精美的CG动画著称,在这些动画中当然也有不少惊艳的女性。比如《最终幻想8》中的莉诺雅,和史考尔在舞会上的那段CG也绝对称得上游戏动画中的经典。
强行拉着“舞会上最靓的仔”史考尔上场跳舞,撞到别人理直气壮,却还是对史考尔笑容以对。短短几分钟动画,莉诺雅不服输和坚信自己认定的人的性格就表现了出来。
跳完舞一句话也不说就走,即使木讷如史考尔,也招架不住这样被撩啊。
撩完就跑真刺激,看史考尔这恋恋不舍的眼神
《最终幻想8》是第一部采用真人比例的《最终幻想》,之前的作品都是Q版风格,即使讲的故事有一定的深度,但在Q版画风之下这种深度多少会打一点折扣,而《最终幻想8》这种真人比例的画面表现,让游戏更加像电影化发展。
SQUARE在PS1上有非常多的名作,还有另外一款游戏中的女性角色也让人印象深刻,《寄生前夜》中的阿雅警官。《寄生前夜2》中入浴的场景也是不少老玩家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
游戏图像从2D往3D进化的这一时期,3D游戏动画所带给玩家的震撼是2D时代无法比拟。人们也总是更容易记住最先看到的东西,所以即使现在游戏的图形技术比当初PS1已经进化了太多,但却少有能够让我印象深刻的游戏动画。对于从PS1时代过来的老玩家们,那些PS1游戏动画中的女神们,应该是一生都不会忘记吧。
国内游戏类节目的先驱:《游戏东西》
如今有很多玩家都喜欢看网络上的游戏类谈话节目,主持人面对观众,讲述游戏内外的故事。和正经的电视节目不同,这类节目更加随意和亲民,更像是和朋友聊天,而不是播报。比如“喷神”JAMES和Gamker聂俊等等。实际上早在18年前的2002年,国内就已经有类似的节目了。
玩法无限,游戏东西!
2002年的旅游卫视播出了一款游戏类的节目《游戏东西》,内容上也很多样,除了介绍游戏资讯以外,也会有游戏攻略和测评。那时还在读初中的我,总是在吃午饭的时候目不转睛的看着,饭香不香我是不记得了,但这个节目是真的香。
《游戏东西》播出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旅游卫视收视率第一的节目。它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新颖的节目方式,富有感情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正经的配音,凌厉的视频剪辑等等,其中风格独特的女性主持人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游戏东西》前后共有过两位女性主持人,一位是栾评,还有一位是王燕。两位的主持风格都属于大方自在型,随意而又亲切,会有大量的手部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只是看她们说话也不会觉得腻。“我回来啦,你还在吗?”,“时间不早,节目刚好”,这些接地气的串词给我留下的非常深的印象。
栾评
王燕
可惜的是,2004年,因为网络游戏造成的各种青少年问题逐渐增多,游戏类的电视节目被全部叫停。如果这个节目能够一直做下去的话,想必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游戏,喜欢上游戏文化。历史没有如果,《游戏东西》确实是不复存在了,但它曾经带给喜爱游戏的玩家的快乐是不会被忘记的,会作为珍贵的童年记忆伴随着玩家的一生。
她是《刺客信条》之母,也是女权先锋
我从小就一直喜欢玩日式游戏,欧美游戏接触甚少。仔细想想,我至今为止完整玩通过的欧美游戏,好像也只有《巫师》三部,多部《波斯王子》以及《刺客信条》前三部。
日式游戏往往很突出制作人这一职位,甚至会在发售前时大肆宣传,而欧美游戏则往往不会对制作人宣传太多,这也让不少玩家忽略了这些游戏诞生过程中制作人的重要性。某次偶然间浏览网页,我注意到了促使《刺客信条》系列诞生的制作人:Jade Raymond。
Jade的履历也很精彩,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索尼做程序员,之后又到EA参与了《模拟人生OL》的开发,还当过电视台主持人。多样的工作经历也让她有机会结识了游戏界的各种人物。在2004年加入育碧蒙特利尔工作时候,她的游戏理念和《波斯王子》创意总监Patrice Désilets不谋而合,准备将《波斯王子》的攀爬要素在更广阔和自由的游戏世界中展现,《刺客信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开发的。
Jade和Patrice
《刺客信条》推出后立即受到玩家的喜爱,这个IP也成了育碧的金字招牌之一,这个游戏系列的诞生和Jade作为女性的审美和阅历有着很大的关系。Jade自己深知女性在游戏行业打拼会受到多少非议,工作的过程是有多么困难。于是她加入了“多伦多影视行业中的女性(协会)”(Women in Film & Television Toronto),为当地女性争取在影视游戏行业里的正当权益献出自己的力量。
WIFT-T 2013年年报里Jade的问答
在离开育碧后,Jade有在EA工作了多年,去年加入了谷歌游戏部门担任副总裁,负责谷歌云游戏stadia。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游戏行业,确实很难看到有女性能做到较高的职位,不过玩家们倒是完全不会在意制作者的性别,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好游戏的,都是好的游戏人。
去年E3展会上,三上真司团队的女性创意总监中村育美就因其可爱的动作成为了网红,算是除了基努里维斯以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登台人物。
当然,游戏内知名的女性游戏人物和游戏外为游戏做出过贡献的女性还有很多,我这里也只是回忆了一下提到“游戏”和“女性”时首先会想到的几位。感谢这些女性游戏从业者和创造出这些女性角色的游戏工作者,游戏界因为她们而更精彩。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