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会有3A游戏

超级马里斗罗

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19-06-13 22:16:44

目录

评论 18

Ellsworth 1年前

彳亍口巴

黄骢骢 1年前

针对最近《全战三国》引起的一些讨论,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也提出了和笔者文中类似的观点,当前的游戏行业和前几年的电影产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超级马里斗罗 [作者] 1年前

@黄骢骢 ‍ 这个其实是个反复博弈的过程,但是总得有人先站出来主动出击,而先站出来的必定是从业者,然后用户再用钱投票。

紫駿 1年前

写的很好,文中提到移动游戏的前景,其实和传统舆论中对游戏认知的错位一样。现在大众传媒提起游戏,还是10年前的一些PC游戏,或者更早的FC游戏。而我们自己媒体对手机游戏的了解,其实也非常类似。现在因为H5技术的发展,很多3D引擎已经能模拟出端游的效果。移动非端游的MOBA、FPS之类的案例也已经出现了。有理由相信手机游戏也可以在表现力上不断进化。
玩家可能比较肤浅,但绝对不是傻子。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视觉效果越好,玩法越优秀的作品才会脱颖而出。目前所谓的乱象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绝不长久。毕竟,10年前的页面游戏不也是经过这个阶段吗?

沙露 1年前

@紫駿‍ 基本我还是喜欢传统的电影式游戏,基本不玩交互式游戏。但是我表示交互式不等于低端,电影式游戏不等于高端。把3a做不做得出这个问题,参夹了鄙视链的私货,是原作者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

超级马里斗罗 [作者] 1年前

@紫駿 ‍ 移动端这几年硬件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最新的一批硬件已经很强悍了,好多国内手游已经可以上PBR这种高端玩意儿。趋势其实挺明显。

沙露 1年前

写的实在是太棒了。
与作者不同我到现在对这篇文章还带有暴戾之气。
正是因为有这篇文章的存在所以我才最后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自己的游戏。
希望有朝一日能狠狠的对原作者和她的营销团体成功打脸、

超级马里斗罗 [作者] 1年前

@沙露 ‍ 加油呀~ 你早就把他们摔在身后了,就别跑回来抽他们了  :)

沙露 1年前

@超级马里斗罗‍ 国产3a需要大家的努力,乐观估计到下下世代(ps6)的时候应该会有吧,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多出来一个wegamebox。

陈浩 1年前

@沙露 ‍ 不要带着戾气做游戏,其实《不会》里面写的很清楚,现在的市场国内做不出3A,以后载体如果有提升的话是有可能出3A的。
你如果现在没办法做出3A的话,又何来打脸一说呢,而且,就算你是个富二代,现在就砸重金做出了一款国产3A,那也在《不会》里面罗列的几条特殊情况以内啊。你粗看《不会》写的这么偏激,其实已经把话园的很满了,看起来是在否定国产游戏的未来,其实只是单纯的吐槽下业内生态而已。别上火。

沙露 1年前

@陈浩 ‍ 1.是带着目标不是戾气。2.她是纯炒作。3.我不是富二代。4.不要否定所有游戏人的努力。

枫林 1年前

    我对《不会》中的理解有点不一样,他说的虽然太绝对了,但是后面的补充也表明了,他也认同往后还是有可能会出现3A。
    但是,制作3A的问题还是很复杂,要素太多,而且不是哪个要素最重要,而是缺一不可。
    我对他的文章最大的不认同点反而是“画面真实感没有提升空间”,我原先也是影视特效专业,目前的仿真技术还是离不开真实贴图与光效。而且真实度只在静帧上能有效做到足够的真实感,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关于人的模拟技术以及渲染等你也提到了,就不多阐述了)
你的观点大多我都认同,所以就聊几个我不太认同的,一起讨论讨论。( ̄▽ ̄")
第一个,关于本体与载体。
    我认为不是手游上能否做到3A,Switch这样的掌机能玩,手机当然也没有这个限制。
    我最近和我大学一学长也聊过这类话题,就如同看电影大片一样,手机不论清晰度再高,也不如在电影院里的体验。体验对游戏质量来说也很重要啊!
    手机的优势就是方便,但是体验的不同也会带来很多不同。比如,手游中的《还有这种操作?》这个游戏,就算能把它移到PC上,也会失去手机端的那种趣味。反之也是,有些大型游戏依赖于大量的按键与功能,但是手机屏幕就这么大,你手机虚拟键位够么?UI放得下么?动作操作起来不会不舒服么?(论手柄的重要性)这些重要的游戏体验是硬件决定的,难以解决。
第二个,那个关于收入计算公式
     “总收入=购买人数x单价x付费次数 - 总成本”。复数人数下付费次数不是固定值,不应该放在同一公式中计算。
     虽然,知道你想列出来的目的是因为后面的有关收益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较真一下。
第三个,我个人有个看法,3A的发展是现在国内部分大公司刻意打压的结果。(原因来自一个业内人士的说法,我觉得是很有道理)但是,我希望的是3A能出现在更多的网游上,打破原有的,无论是手游,还是pc端,主机端的生态模式。

超级马里斗罗 [作者] 1年前

@枫林‍ 这三条都说的很好呢,而且我也同意。比如第一条,符合你说法的一个最重要的例子就是我们人类,你说我们的灵魂和我们的肉体,是可以完全分离的吗?我觉得不能。我们的肉体,一定程度上塑造和影响了我们的灵魂。比如你现在低血糖了,有些心慌,这时候你就会焦虑,这时候你的整个心理状态也不会太好。本体和载体其实有一个互相塑造的过程。但是这些我可不能写在文章里了,其实已经写得有些长了。第2条的公式也是这样的,我其实就是提出了一个更简短的公式,来方便大家理解。实际的计算过程肯定要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但是列出来的话,不利于读者去理解,任何内容还是得为我的主题服务。至于第3条嘛,我觉得,天下大势,浩浩殇殇,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超级马里斗罗 [作者] 1年前

@枫林‍ 哦对了,你说的《不会》的作者最后也是希望3A出现的,我当然能理解,但是他这个文章最讨厌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又能看到一定问题的人,他并没有为大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前进的方向,而是在一味的抱怨环境。我最讨厌这种人,因为这种人遍地都是。现状本来就是如此,谁都看得见,不需要谁跑出来带节奏,尤其是他对行业里年轻人的影响,是我最不能忍的。我们需要的是保持着理性乐观的人。如果有能力就站出来互相帮助,没有能力就默默成长。

枫林 1年前

@超级马里斗罗 ‍ 是啊,就算盲目的大众喜欢跟风。我们也该站出来做的是用作品去引导,而不是指责。

CSY 1年前

我认为10年内也许会出3A但是不会出现一个 比较好 的3A,我的观点是
1.策划层面上,首先国内的策划比较偏向于维持指标,在单机所需要的玩法/细节上的积累有所欠缺,虽然可能有参与过国外3A的大佬,但是参与和拍板是两个事情吧,能到国外3A水平的制作人感觉并没有(至少就我认知范围内没有)。
2.技术层面上,大方向的技术现在基本大家都会,但是在细节方面的把控/优化个人认为差距还很大,比如交互设计/打击感等细节的把控,系统优化的把控
3.制作经验上,我们现在小品级的游戏都做不好,现在比较火的国产游戏基本都是我们的强项(回合制游戏)/不太需要制作经验的,比如太吾绘卷、 隐形守护者、 疑案追声、 中国式家长,除了这些我们真的能做好其他类型的游戏么?走都没有走稳直接想跑肯定会有问题的
4.关于你类比的电影,我想说这两者可比性不大。首先从发展上我们的起点并不低,比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的电影,从导演上来讲也老一辈的导演有陈凯歌、 李安,年轻一点的有宁浩、 姜文等。其次国内的好电影虽然少,但还是有一批电影比较出色的比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万箭穿心》、 《那山那人那狗》等,哪怕是最近比较火的电影常客比如吴京、黄渤、 徐峥、 沈腾都是有着多年的积淀属于厚积薄发,最后你说的大圣归来,其实去掉国产的光环,去掉画质加成,你能说这些是优秀的动漫电影么?从之前的大鱼海棠到最近的白蛇缘起无不是毁誉参半,而且剧本就我看来并不过关,很多的地方都比较出戏,另外都说到这里了就多说一句,我感觉现在的电影/游戏抛开最顶尖的哪部分能做到不出戏或有点大于缺点就已经很不错了。对照游戏,首先我们单机游戏的起点是什么? 能叫的上号的无外乎是三剑/流星蝴蝶剑,但是这些作品虽然品质不低,但绝对没有电影的起点高;从传承/经验上讲我们的电影在这几十年间并没有太大的断流,但是单机游戏产业上我个人比较认同于单机产业刚开始发芽就被扼杀,即使这些年间还有人在从事单机工作,但是并没有比较有分量的作品;再从明星制上来讲电影是从开始就有到现在没断过带,可是国内有名的单机游戏制作人估计只有陈星汉了;最后《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这些作品的诞生是因为核心人物(吴京/徐峥)一直在这个圈子里奋斗而且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另外动漫电影我们搞的时间并不短,喊了那么多年国漫崛起现在也就那么几个顶尖的在撑着,现在国内单机产业才刚刚开始,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

陈浩 1年前

@CSY‍ 管理一个3A级游戏项目的能力也是欠缺的,目前没有经验,连失败的经验也没有,说实话,到那个层面的游戏,我觉得人力管理资金管理等等的作用已经提升到了比游戏策划更重要的地位了。国外也有很多3A大作毁在管理上的例子,国外尚且如此,咱们就更不要说了。

另外我也觉得拿游戏和影视类比不合适,别说影视了,就连动画,咱们也只是断档而已,游戏这块可以说是完全的从零开始野蛮发展,根本不是回事。

登录奶牛关账号即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