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实验性的“旁白主导”第一人称冒险游戏,这是一段透过“游戏的意义”对选择、自由、故事叙述以及现实的探索。原作于2011年以基于Source引擎的《半条命2》Mod的形式发布,2013年10月17日《史丹利的寓言》的高清复刻作品已经登陆Steam平台。除了出现在游戏平台上之外,它还可以出现在人机交互课题的研讨会上,或是后现代先锋艺术展上,这款游戏最值得一玩的原因,就是它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可玩性,游戏流程虽然不长,但是有很多种选择和结局,也有惊喜彩蛋。游戏中,你也许会作出一个没有意义的选择,会追寻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会参与一场没有胜算的闹剧,但是,其各种意想不到的结局,总会引发玩家的思考。
这是一款奇特的模拟山的游戏,是由金牌动画设计师 David OReilly 制作,电影《她(Her )》里的虚拟游戏便由他设计,《山》在 2014 年 E3 展会的当代艺术馆首次亮相,可以说打一开始,《山》的定位就不只是一款普通的游戏。
这款作品就像它名字所说的那样,就是一个3D的山。当玩家首次进入游戏后,程序会要求你为三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画画,诸如“死亡”,“快乐”等等。三幅画完成后,稍等片刻,你的山就会诞生出来。游戏中你可以通过音乐来改变你的山的环境。从字母A到K,从字母B到符号“,”,这16个符号代表了16个由低到高的音阶。用键盘弹奏出不同的音乐就可以出发一些天气的变化,例如当奏响《铃儿响叮当》时,天空就会下起金币雨。
除此之外,游戏过程中,从宇宙还会时不时飘来各种各样的怪东西砸到你的山上,有飞机、帆船、床等等。如果恰巧你的山头掉下了一个留声机,那可是顶幸运的事。因为你可以边看着山转啊转,边听着Albert Bowlly 的老歌 Night And Day、Dreaming 等等。山还有各种季节的变化,夏天时绿茵葱葱,甚至能听到溪水声;冬日里白雪皑皑,树木也都光秃秃的。你的山还不不时的自言自语两句颇有哲理的话,“我可以为这黑暗的夜写一本书”,或者“我的眼睛在哪里”等等。
玩家在这里可以说找不到任何能够激发竞争欲望的东西。但是,看着山的四季变化,时不时听山唠两句嗑,只能说这是一个有禅意的游戏。或许山就是玩家自己,对着山就像对着自己的灵魂,每个人都寂寞的自己绕着自己在茫茫宇宙中转来转去罢了。
对于一款实验性游戏来说,其存在的意义远大于游戏本身的内容。对游戏这个概念的探索则使得实验性游戏向来剑走偏锋,充满争议。而《鬼影旧城:利维坦》这款游戏的出现则又是一次独辟蹊径,它所呈现的仅仅是一个故事,而主人公则是你和这座城市。
《鬼影旧城:利维坦》的游戏目的非常单纯:探索。制作组特别强调“其他都是次要的”,为了突出这个目的,制作组把能删的几乎全删了:游戏中除了移动唯一能做的事基本上就是开关门了。而鼠标左键则被赋予了笔者见过最神奇的功能:放大。游戏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捡,除了你所操作的这位主人公之外从头到尾看不到任何一个生物(当然一些动物和人的尸体并不包括在其中),虽然经常在幽暗的小巷或破败的地下水道间行走,你完全不必担心突然冒出来一个僵尸把你吓个半死。于是我们也不难想象本作完全没有任何血量状态设定了,事实上这款游戏连“GAME OVER”这个概念都没有,连你从断壁上摔下去也只是直接进入了下一个关卡,如果想迅速过关的话这未尝不是个好办法。如果你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在半个小时内玩通本游戏,这些设计导致这款游戏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场面,但游戏性上是完全可以和《山》并驾齐驱。
这款作品和Journey一样,需要两位玩家才能实现最佳效果,游戏中玩家将会扮演两名在宇宙中相隔亿万光年的宇航员情侣,通过一个星际间的模拟国际象棋程序相互交流。第一次进入到游戏的感觉就是空旷。一望无际的海滩上,主角独自漫步,海鸥在空中飞翔,海浪声不绝于耳。在一片白色的空间里,主角的身影看上去更加的孤独。不过如果说被这样的设定所吸引,恐怕大部分人都不会认同。毕竟这样类型的冒险解谜游戏比比皆是,不过细心地玩下去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有关于爱和孤独的故事,当我们漫步于沙滩的时候,屏幕上会不时闪现文字,这些都是主角曾经和男友的对话。那年夏天,他们在海滩上相见,那是关于夏天最美好的回忆。这些对话似乎把我们带回到他们最初见面的场景,那时的夏天必然不像现在这么空旷和孤独。或许就是有一种于千万人中遇见你的幸福感。他们的对话中不乏love这个词语,他们互相说着爱,透过冰冷的国际象棋。I LOVE YOU此时变成了最美的语言。“I have nothing in my life except the love for you。”或许就是这样的感觉。融入到情境之中后,会不自然的被他们的对话所感动。
《Proteus》并不是一款标准的电子游戏。玩家将在一个高度像素化的世界中徘徊着,不断探索每个角落以寻找野生动物和其它美好的事物。
每次开始游戏,都会有一个随机生成的岛屿等着你来探索,岛屿生产的原则是将一些预先设定的元素遵循一定规则的散布在地图中,尽管如此,小岛还是很大的而且每次都会给人以新意。细心的读者也许注意到了图片中色调的差别,没错,游戏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四季变化,而且这还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粗看游戏的画面,如果不是特别偏好这种风格的也许会觉得难以适应,简单的色调粗旷的线条。如果你试着在脑内想象一下眼前的这个画面,你会逐渐的被自己的意识流动所带领,开始体会到画面的美感,如果你不打开声音而玩这款游戏,那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最初进入游戏世界时,有的只是一些混沌的噪音但是随着你操控的那个视野在地图中漫游,你会发现触碰到的一切,看到的一切都会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这款游戏是没有固定的背景音乐的,玩家就是混音师。你会惊讶那些自然界的声音和游戏中预设的一些旋律规则组合出了如此和谐悦耳的音律,游戏的画面这时才会变的恰如其分。
《Cibele》的主题是以网络游戏为媒介的大学生的性问题,主要的人物Nina(尼娜)是一位平常带着牙套上大学的女孩,她想要成为一名演员,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约过会。但是现在有非常多的男孩对她感兴趣,并且作为回应,她现在慢慢地朝着解决他们的各种自我变形的礼仪要求方面去发展。游戏的前提是让你的身心代入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而这个女孩是非常迫切希望地成为某件东西-任何一件东西,某个人-任何一个人。她很漂亮,也很聪明,并且具有足够的创造力,但是她也自嘲,具有迷人的尴尬的特点和不正常的时候,所有在游戏里的人物性格特点都通过Nina(尼娜)的诗歌,艺术爱好者,期刊和演讲精心地呈现出来。
这个游戏能够表现出多种层次的效果,许多追求游戏的男生和他们的的女朋友为游戏提供支持,当然有的也会在游戏中找茬儿,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通过这些描述,我想会让你陷入沉思。从视觉上看,艺术家Rebekka Dunlap的具有说明性的风格,通过丰富的网络世界涉及到了非常多的阴谋,还有一些在游戏中要表现出同情的时所需要的技巧。
这个游戏很清楚它的主题,尽管它像一个行走模拟器,但是它会立即在多个层次提供交互性,并且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加工, 比起来只有一个线程在玩的时候好多了。在面试中的山姆.巴洛(人名)是IndieCade(这款游戏)的创造者,获得了2015年的大陪审团奖 (Grand Jury Prize),Her Story(她的故事)这个游戏是他为什么在游戏中和FMV一块工作而展开的原因,他说因为他”想要以一种游戏不能够正常完成的方式来和下面的文字一块工作,我想象着他说的那种我们在镜头里看人类的画面,并且这里会有一些微妙的词形变化,细微的差别和面部的动作来掩饰这些微妙的通信。但是Cibele这个游戏用一种截然不同和有效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它是通过将在冲突和重叠中产生的信息分层,然后把你放在第一个视图,当我们开始理解它的时候,这个试图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你是第一个人”。它正在以一种不断发展的讲故事的方法启程打破和创造各种各样的非常现代化的观点。(游戏介绍来自有蜥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