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厅信步——Getting Over It想要伤害谁?

关若文

撰写了文章 更新于 2020-01-09 03:19:00

评论 13

琪露诺 1年前

观点很有趣,不过我觉得文字方面有些需要厘清的地方。比如按一般逻辑来说,被游戏的困难打倒,早早放弃的人,其实并不算是真正受到伤害,而真正能感受到伤害的,恰恰是一遍又一遍归咎于自己,却停不下来往死里钻,最后到达山顶的人,当然也只有这些人才享受到作者给予的奖励。个人理解就像是作者说的,“it sets setbacks for the ambitious”,对大众劝退,而把真正的“痛苦”给予“想要追寻痛苦”的那些人。所以游戏中的那些友善的设计,实际上也是给痛苦加上双引号,让它成为一种奖励而不是真正的想要去伤害这些人。也许解释一下在字面角度之外,这种伤害还有其他的理解方式,会更加自然。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琪露诺 ‍ 这种反向立意的玩意加双引号会乱的,还是直说比较合适。有关为什么放弃游戏还能被伤害到这一点没有详细展开,大概是错过桃花源那个意思。但是只要对这个游戏感到愤怒因而放弃,确实是被伤害了。

琪露诺 1年前

@关若文 ‍ 个人觉得感到愤怒而放弃不是作者所说的伤害的本意,毕竟作者的重点也不是为了讽刺这一类人,而是为了给另一批人印象深刻的体验。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琪露诺 ‍ 放弃是感到愤怒的必然结果,这种人永远爬不上去。

琪露诺 1年前

@关若文 ‍ 可能我们的理解分歧就在这里,我认为文章的解读和观点都很棒,但是在表述方面“Getting Over It想要伤害谁”显得像是一种挖掘原作者意图的表述。如果是个人视角的话可能“Getting Over It伤害了谁”、“Getting Over It之我见”甚至“这些人才是被Getting Over It伤害的对象”等等表述更有助于理解。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琪露诺 ‍ 他们愤怒,他们把怒火发泄到外界,他们自己不应该经受这种挫折,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认为是游戏在难为他们。这样的他们无法获得游戏最终的宝藏,获得的只是满腔怒火和无奈,和知道自己永远有一个无法完成的游戏。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琪露诺 ‍ 确实有点揣测BF的意图的意思,以后争取找本人问个清楚

琪露诺 1年前

@关若文 ‍ 期待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琪露诺 ‍ 不用期待了,刚才翻出去看了看访谈,好像是我想多了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琪露诺‍ 但其实我写的没毛病,我写的是Getting Over It想要伤害谁,不是Bennett Foddy想要伤害谁。

柔王丸 1年前

其实很多 弹幕游戏或者老派动作游戏,例如魔界村,同样很难,打击玩家心理。然而从我角度上讲,那种是难,这个游戏,是坑。并不是说坑就不是难。而是难的没有意义。比如在魔界村,我是骑士亚瑟,我为了救公主这个高尚的目的,比如在弹幕游戏,我就是强力的战机飞行员。那么难是有意义的。  就象好 多数人愿意扮演洛奇,去挨黑人拳王的拳头,而同样是挨拳头,把你捆起来让一个五岁小孩殴打,你只能通过扭动来闪避。前者人们视为挑战,而后者,会视为侮辱吧。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柔王丸 ‍ 有关如何观察外界,理解外界,这是初稿缺少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论点,改稿已经加上了,为了讨论性我没有更新。

关若文 [作者] 1年前

@柔王丸 ‍ 但是这个游戏并没有坑到束手无策的地步,对比那个同人制作的Golfting over it就能很明显的意识到其难度的合理性。如果用拳击作为类比,这个游戏的难点是规则不允许直接打对手,要把拳头打在围绳上反弹到对手神上才有效。看上去有些刁难人,但不是不能完成。

登录奶牛关账号即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