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文章 发布于 2017-05-25 19:38:41
返校:基隆中学案带来的中国式恐怖
——媒体采访《返校》的制作团队赤烛,问:为何要选择台湾戒严时期作为游戏的背景?
——我們其實也有想過把時代設在 1990 民主化開始後的時代,遊戲核心都還是一樣;但最後會選擇戒嚴,其實就是想符合台灣人一聽到『戒嚴』或『白色恐怖』這幾個關鍵字後,油然自心底而生的那股壓迫感。
对历史的敬畏,对阴谋的恐惧,对社会的压抑,这些情绪杂糅发酵,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恐怖游戏返校。
以下内容有剧透:
基于台湾戒严时期的基隆中学案件为背景的恐怖游戏《返校》,将主角方芮欣逃离学校作为一个明线,家庭破碎、社会风气、爱恋、民俗迷信等元素交织出一条主角之经历的暗线,通过场景渲染,人物刻画,谜题构筑合而为一,标题中的返校和主人公的离校之途首尾呼应,当是2017年的一款不可多得的优秀游戏作品。
- 恐怖的本身,不在于游戏,而在于人心
我们以往谈到恐怖游戏,往往会有很多联想诸如僵尸怪兽,血腥场景,或是光线的忽明忽暗,时有时无的物件移动,主角四处张望却看不见阴影。这些通常的恐怖游戏的要素返校里面也有,但返校中的中国式恐怖,大约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老一辈的人常说鬼差,黑白无常,魑魅魍魉,筷子不能竖着插入饭内,而且呈现以一些具象,这种深入的恐怖认同感在返校内被激活。中国人对鬼神又敬又怕,当这些东西以一种荒诞写实的面目来到你的面前,就像是一些根植于脑内的声影飘忽在耳边,重复着你年少的心惊胆战。
而返校中这些东西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恰恰就是方芮欣自己种下的因果。第一章暴雨后的血河,第二第三章的地下室监狱,放映室中魏仲廷的墓碑,第四章的屋顶身影,从另外一个侧面加剧了玩家的恐惧体验——这些东西离死亡太接近了,简直就是VR版的讣告。同时,正因为是玩家自己所操控的主角带来了这样的体验,进一步又催化了玩家的解谜的迫切感和恐惧感。
- 场景中的刻骨画人,荒诞背后的沉重
《返校》的故事让人沉重,除了本身基隆中学案件是一个让人痛心的事件以外,女主的家庭遭遇和心理变化路程也是叫人惋惜的一方面。在对游戏本身的推动中,美术场景的出彩对氛围的烘托则确实在近些年的国产游戏当中十分亮眼。
在第一章中,玩家处于旧学校和礼堂,玩家对之的心理预期再大也不过是一所学校而已。随着游戏的推进,玩家将会发现地下室的监狱,操场,女主的卧房、客厅、教师办公室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环境。
在游戏推进的高潮渐渐发现了整个返校的真相的时候,也就是方芮欣和男老师互相欢喜到男老师断然拒绝她的时候,游戏突然采用了一个非常荒诞的饱和度极高的街道场景。
整个场景中几乎只有纯饱和度的街道场景,充斥着代表幸福的金鱼。同时又随着他们交往的停滞,这个场景又渐渐灰败,金鱼只剩下鱼骨,代表张老师出现的渡河边的那个船也随之湮没在虚无当中。
到了第四章,方芮欣回到学校,这个时候的学校场景由纯黑白构成,塑造出地狱幻境的状态。玩家此刻需要让方芮欣和她的灵魂进行对话,进行自我救赎。玩家此刻应明白,这一切都是方芮欣的业果,这个女孩子身上有才华,有痛苦,有罪恶,随着她的肉体的离去精神却并未饶恕自己,困于校内。
游戏场景通过了写实-灰暗-荒诞-虚幻-现实的转化,将主角无法言喻的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扼腕叹息。
- 返校背后的台湾戒严时期:由心底而产生的压迫
《返校》的故事只是在台湾“戒严时期”的一隅缩影,我们去查阅了一些资料,虽有不够翔实之处,但历史的沉重感却从这些文字中扑面而来。
在台湾戒严时期,文化界受到的冲击与破坏首当其冲,国防部首先颁布了“五项禁令”禁令如下:
- 禁止发表反攻无望论;
- 禁止出版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书籍和言论;
- 禁止任何报道中国大陆的进步实况;
- 禁止批评蒋介石和蒋经国的言论;
- 禁止统一中国的言论。
禁令一出,能写能说的知识分子从此不能执笔仗言,噤若寒蝉。当时台湾李敖、雷震、柏杨、殷海光、陈映真等文化界人士因各式原因遭到迫害。
为了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控制,台湾各学校从1953年开始全面设立“训导处”和“军训教官室”。学校里的教官要教授军事知识,组织军事训练,同时还负担着为国民党发展青年党员、监视校内言论、查证内部思潮等任务,并以此在学校秘密发展特务组织,安插特务学生。1960年7月1日,“行政院”明令学校军训移归“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下设学生军训处,军训便成为教育体系一环,教官成为学校的必备岗位,其身份地位堪称“影子校长”,甚至比校长都要厉害。这个里面其实再返校中大有体现,如那个让学生不寒而栗的白教官,在第二章的结尾将他意向成一个怪兽。相信当时在学校的学生内心深处已经早将这个人当成了敌人,唯恐他盯上自己。
编剧家赵琦彬曾是澎湖上岸的流亡学生【国共两党内战后,国民党节节败退,山东流亡学生一万多人奔到广州,山东省政府主席秦德纯出面交涉,把这些青年交给澎湖防卫司令李振清收容。当时约定,让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继续读书,十七岁以上的孩子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天下有事投入战场,天下无事升班升学。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在台湾澎湖当家作主的陈诚都批准这样安排。此批人便为山东流亡学生】,他去世后,编剧家张文祥写文章悼念,谈到当年在澎湖被迫入伍,常有同学半夜失踪,「早晨起床时只见鞋子」,那些都是强迫入伍后不甘心认命的学生,班长半夜把他装进麻袋丢进大海。
有时候和恐怖游戏和这些历史比较起来,大约是不值一哂的。海峡那边的白色恐怖、全面戒严,海峡这边的浩劫十年,算是真的同命运共呼吸吧。
数学王子 1年前
发布
刘斯特洛夫斯基 1年前
LudwiD 1年前
三千酱 [作者] 1年前
发布
Shallrain 1年前
来给作死的制作组上香... 真是不知道他们想要闹那样 游戏的品质和氛围的营造没得说 但是就是总是耍小聪明 现在想想之前在贴吧看有人说 还愿映射** 真的有可能是真的 要是真的话 凉的这么快也活该
发布